我感谢的一个人650字

我感谢的一个人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生活中,我们要经常面对一个个困难,无法退缩,无可逃避。只有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才能够获得一次次来之不易的成功。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迎来了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感觉自己还有一些重点知识没有把握,所以一早就翻身起床开始临上轿洗脖子——复习。我坐在窗前小声朗读:人体的六大营养要素……我清了清嗓子,沉思了一会,接着念道: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脂肪……我怎么只记住了这三个呢? 

我拍拍蠢笨的大脑,站起身来。临窗眺望,淅淅沥沥的小雨渐下渐浓。外面越来越浓的雨滴就像我此刻郁闷的心情,不知道是因为没有睡醒还是因为那连绵的雨,两只耳朵里面似乎有千万只苍蝇在嗡嗡乱鸣,内心始终无法安静下来。  

我继续胡乱的翻动着复习题纲,希望自己可以一目十行把没有掌握的知识全部熟记于心。可是我要求越高,记忆力却越差。不仅是不熟悉的内容记不住,而且以前烂熟于心的东西也变得断断续续,脑子变得一片混沌。“不会的,不会,不会!”我咆哮着。眼泪像拧不紧的水龙头,哗哗地流了下来。  

我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问题半天了还是没有记住。断断续续地抽泣逐渐跟得上外面绵延不歇的雨帘。我边擦拭着脸上的泪花,边无用功地胡乱翻看着题纲,泪水沾湿了题纲,逐渐模糊了字眼。  

“再这么哭,家里都要成水库啦!”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我的耳畔,心中顿时温暖了许多。“孩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接下来再复习。”我按照父亲的方法去做,果然有些效果。  

考试时间临近,爸爸看着我还有厚厚一叠资料没有看完,意味深长地说:“丢弃手中的资料吧,轻松上阵。爸爸相信你平时的努力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带着父亲给我的信心,我凭借自己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获得了班级的前十名。感谢你,父亲!你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困难,做最好的自己!

说起那个文言文…………

550字 初二 散文

文言文乃古人之作也,吾习之,烦而燥。

善!我就是这样一个讨厌古文的人。说起那个古文,它似乎总让我猜不透,硬扯将某个字的意思扯进记忆隧道。换篇文章后,乐滋滋地写下上一篇文中的收获,不回头带入原句,不再多次回味,一笔带过,放下笔掏出答案校对,可不是么?就那么轻轻的两笔,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笑容僵在了脸上,头顶上几只乌鸦“呱呱”的飞过。

就那那个“乃”来说吧!“一词多义”还真名不虚传。“于是,就”我是记住了,到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我就翻译着:“于是?就?……”干脆“于是,就不知道有汉朝……”现在想想,苦笑不得呀!后来才知道“乃”翻译为“竟”。有时候看译文才发现“乃”何止一词两意,那叫一词数意耶!“吾、余、予”这一串连珠炮也足以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嘴里不由地嘀咕:“我说古人是嫌吃饱了没事干,还是视脑细胞为芝麻呀!害得我的记忆隧道字满为患……”我当时那个叫怒呀!好端端的明白文不学,学文言文,不是孔子曰就是子贡曰,孟子曰的,除了曰还是曰,就不能来个另类的呢?比如:英文中的英语如果叫一意多词,文言文那就叫一词多义,更何况人家还有属于自己的“家养小精灵”——英语词典呢!哪时候还真得养一只属于文言文家族的“家养小精灵”———文言文词典,给我们翻译呢!

给我一本《古文》先愣十分钟,再翻译三十分钟,然后看译文三分钟,“观后感”得感三十分钟。途中,嘴巴可以张的有小型西瓜那么大,眼睛可以瞪的有一个鸭蛋那么大,火气可以蹿的有一座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吾习文言文之“久”,仅恶之,且甚厌之,因烦而躁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