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1200字以上

节约用水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议论文

因为有水,才使生命的种子有了生存的温床。生命由此萌发、延续,不断地进化,才使地球变得热闹起来。

水,以生命的形式在我们的身体中涓涓流动。水是人,人也是水,水在人体中流淌,人在水周围生存。人是水的心脏,水是人的脊梁。在冥冥之中我们注定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子曾说过:“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水脆弱得一触既碎,温暖的阳光就可以轻易地使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水又是十分强大的。你看岩洞的滴泉,经过无数次拼搏,最柔弱的水竟能滴穿坚硬的岩石。再看看那滚落高崖的水,如土山飞崩,雷霆万钧。那气势排山倒海,那轰声气吞山河。回头看人,人也如此。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人可以被轻易地毁灭,但他又有着与水一样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自然,可以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摧毁整个地球。

水是无私的,她是生命的源泉,她用自己养育了世间无数的生命。然而她不求回报,只是这样默默地、无私的为人类为生物奉献着自己的一点一滴。

我真希望我的生命之河能如水一般奔流不息,在它所流淌过的地方,是一片采摘梦想果实的丰收田野。也许在茫茫人海中,我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珠,但我希望我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二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人类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此时,我仿佛看见一滴硕大的眼珠滚落而下,坠地有声。泪珠的后面到处是裂开的土地,枯死的庄稼,我隐隐听见大自然因干渴垂危而发出的痛苦呻吟。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则广告有些危言耸听,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却给它加上了充分的注脚。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6年,我国西部直辖市重庆遇到了干旱,那时烈日当头,土地晒得开了缝,每条缝都足有三四十厘米深,二三十厘米宽,残忍得连庄稼也低下了头,人们颗粒无收。有人说:“十天不饮食不要紧,十天不饮水可是天大的事了。”事实证明了一切:重庆地带的人们因为干渴,有些幼儿和老年人因几天没饮水,竟然离开了人世。

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曾是“家家泉、依依柳”,水够多了吧,许多缺水城市都羡慕不已。可如今的济南,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下水开发过度,引起家喻户晓的名胜趵突泉几度停喷。老舍笔下那股鲜活,富有生命力的泉水已成为泉城美好而痛苦的回忆,又一个缺水城市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据我所知: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仅只有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有人说:“浪费一滴水无所谓,我们不缺这一点,水龙头一开,水哗哗地流淌出来。”真是如此吗?不,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早就否定了这一切。

人类不爱惜水资源,不保护生态平衡,终究还是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如今,很多人天天喝着受污染的水,咀嚼着受污染的粮食。人们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也遭受着水污染带来的威胁,由此而造成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非数字可以罗列。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对人类咎由自取的大嘲讽!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赖以生命的基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那可爱有容易破碎的地球,让我们一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吧。

在墩煌,有个月牙泉。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人们赞美它是天上的镜子。星星在玩耍的乐园,令人心驰神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月牙泉,在也不像以前那么雄伟,那么壮观。水底下的水生植物,早已被干枯至死。鱼儿也不像以前那样游得自由自在,一不小心就回栽到底下的泥坑里,水位也有明显下降,月牙泉的四周围起了珊栏。人们在也不能跟它近距离接触。由此可见,水对动物是多么重要!

一滴水,或许挽救不了一个人的生命,但却可以延续一个干渴的人的生命。一滴水,或许不可能让大地变得春意盎然,但却可以挽救一棵干枯的大树。

从电视上了解到:有只千斤重的大海龟,近几天来,它一直食欲不振,不肯进食。周围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找到兽医,原想为它做B超。可由于体积实在太重,连兽医也没有办法。几天后,大海龟死了,它悲惨地死去了。当工作人员将它解剖开时。才发现,原来大海龟的胃边,缠绕着一只黑色的塑料袋。据说,就是因为海水浑浊不清,大海龟看不清食物,才将塑料袋吞进了肚子里,导致无法进食,悲惨死去。

醒醒吧!可怕的人类!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你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水源,拯救我们共同的朋友吧!

望天感怀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多年以后,是否还会记得你在哪?天,晴朗的天,忧郁的天,仰望的天。我会在哪,天上还是人间……

把过去,关于青春的梦,浓缩成一枚太阳下褶褶生辉的胸花,或者,一叶褪尽张扬和绚烂后枯槁的梧桐,夹入尘世厚重的过往。书签,只为了合上这段曾经莫名过的欢乐时光,也许,感伤还不足以在年少时伫足,留下标记,就象那座,一直魂牵梦系,却又未曾到达的古老村庄。

关于憧憬,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愿望,默默地祈祷,奢望和实现,往往,仅一步之遥。望着天,这是永恒向上的姿势,脸庞定是平静如水的容颜,就象山谷里的鲜花,深海中的蓝鱼,孤岛上的一方顽石,清澈,微笑,冰冷中带着刚强。

因为谦卑,所以仰望,因为虔诚,所以仰望,因为以匍匐的姿态,还不足以把崇高和景仰献给上苍,献给主宰过去未来的神来之笔,于是,青春,在静默中燃烧了能量,通体炽热,只是和平地慰籍了躁动不安的灵魂,并以无比凝重,渴望换来重生的尊严。

荒芜,曾经是最怕涉足的一尺薄冰,颓靡,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嘘吁。不想否认,曾如此眷恋于灰色天空里的翱翔,不想拒绝,红色血液澎湃血管、交响黑夜带来的快感,可,不能预支的生命里,沉溺黑暗的日子,阳光,也在慢慢缩短,和夜的交战。

站在地表,海拔意味某种程度的高度,与天或远或近,或密集或疏离,而天,绝对以鸟瞰的方式绽放博大,当一切尽在其中包容之时,天时地利,成了人和的必然。我们,只有一种坦然来面对,面对如此神圣的至高无上,不仅精神为之一动,放纵五体横陈于天脉之间,这,才是立与行的完美呈现。

天,烁古镬今的存在,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旺盛的青春昭示。我不知道,人的活力缘何而来,由何而动,但我肯定,天之于必然,如同天之于人,人是必然之人,人,周而复始,自然存在于天的庇佑之中,并以天地的灵气有了生的契机。人,是制造快乐的机器,人,也是自我折磨的困兽,这一切,都是生的表现,因为生,永远是丰富多彩,不论个体,还是社会与社会的比照。

与天斗是不对的,天,不是敌人,更不是诅咒。天物合一,物竞天择,在物欲的洪流里,唯有天,可近可疏,可奔涌磅礴,可委婉曲折,天与物的融合,天与人的接触,人,可以与物相亲,也可以与物相离。我们可以尽情欢娱于物欲的性感,物欲,随时挑逗一腔热血为之蠢动;我们可以归隐一方田地,物欲,仅是身后红尘里的俗事。我们不可能预设何种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心灵的底线筑起怡情的藩篱。在没有选择以何为信仰的年代里,不妨以天为忠诚的根本,景仰和理想并重,生死一线的忧虑,不如石落浮尘的踏实。

望天,即使哭泣,那也是天的一种神奇。万事万物仰仗天的馈与,春雨如油,雪舞银蛇,北极之火燃烧夜的蛊惑。

望天,绽开笑意,冷冽寒风,霹雳烟花,以后的生命,因为曾经的经历而有了期许。

天,永远在撕扯着文明与荒蛮,天,不断戏弄真理的法则,我们有理由不回顾过去,我们却没有理由不仰望天际的那一刻,那一刻仰望带来的铭心记忆。

白昼的天恢宏,夜晚的天静寂。在动静间,有一刻属于我们自己。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逸,还有生命的沧桑与美丽。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分就是一切,一切为了考分。在考分的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提高自身修养,更何况课外阅读似乎成了课内阅读的自然延续,什么名着,与考分没什么关系,搁在一边。如此恶性循环,将会造成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孰不知书本中潜藏了多少意想不到的知识。

书在于阅读,阅读意求精深,精深方能达真智。书海茫茫,孤舟独荡,任意东西,实为快哉。然而再美的景致也有看腻的时候,再可口的饭菜也有吃腻的一刻。当我们整天整日地埋头于所修的功课,看惯了繁复的数字符号,看烦了那“理还乱”的语法,疲惫之余,开启书的扉页,缕缕的墨香如醇醇杨柳风,朦朦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透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见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便如西湖泛舟,你随手可以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人物的内心独白如西湖翡翠般的水,有一澄到底的清澈,觉得生命是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沉重中蓄含着精彩,黯淡中酝酿着灿烂;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如漫步雪峰,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这雪峰上的生命正是保尔精神的浓缩,寒风中的雪莲绿草,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定格,聆听生命春天里的莺歌燕语,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活着的意义。

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写到的:读书以博采,以怡情、以益才。真正的学者在读书之时必三者皆备。当我们翻开课外书籍,在其中遨游一番时,我们会发现:有时犀利的文笔不如幽默的调侃,林语堂似乎更精于此道;有时直抒胸臆不如含蓄的譬喻,纪伯伦教会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采摘人生的醇美,用灵思去体悟不可言传的事理——这位诗人兼画家的灵魂,以及对人性的呼唤,对爱情的渴望和赞美让我们屏息。东山魁夷就是这样,他让你看“一片树叶”,让你听一段“心泉”,然后抚平你心中芥蒂,还你一片空灵的心境。

至于一本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骛,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香会浸入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你的情绪也会在意境中摇曳,波动——笑、叹、痛、愤、苦,诸态纷呈。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滋味,尽在红日西下的晚归途中!

“云何是福,书是也。”在茫茫人海人潮涌动,只有书才是一方净土,也只有书能净化你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