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胜景小游1200字以上

济南胜景小游

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写景作文:济南胜景小游

青岛考察任务结束后,我即随省考察组前往济南参观学习,我们一行驱车在山东东中部的高速公路上急驰,暮色时分到济南,当晚住济南宾馆。紧张的考察结束后,我们决定安排一点时间来游览济南的一两处景点。

童年时我从小学课本中读过济南,青少年时代从各类史书、文学书中熟悉济南,我对齐鲁豪杰有许多神往,许多敬仰。如今有幸真的到此一游,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知道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然而真的到这片心仪己久的热土上一站,却感到以往学的那些知识是多么浅薄,多么微不足道,一种小孩子站在巨人面前的惶恐无知油然而生。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心情,恨不得立即投入济南的怀抱,轻轻撩开那神秘的一角,以酬夙愿。

我们到旅行社很快就办好游览手续,请了个资深的国导陪我们。国导是位美丽的济南姑娘,讲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国导姑娘得知我们行程紧张,时间有限,希望劳逸结合,重点游一两处经典景点的意图后,她建议我们先去游览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然后再看名闻遐迩的趵突腾空。我们同意后车子立即就出发了。

车停在距离济南市东南三十里的山下,原来济南著名的风景区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就在龙洞山。满眼纵视,只见这里山势壮绝,风景奇丽。国导姑娘笑着告知“锦屏春晓”就在风景最佳的“独秀峰”处。进入景区,只见这里周遭群山环抱,危峰壁立,层峦迭障。国导姑娘让我们猜独秀峰上的“锦屏岩”有多高,虽然大家为了不冷落红颜而踊跃作答,但谁也没有作答正确,想不到“锦屏岩”竟然高达八十余米,象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风。危岩周边杨柳垂青婀娜,松柏苍翠欲滴,各种灌木密织如黛。岩壁上繁花争春,芳草凄凄,鲜苔茸茸。明代文人刘敕曾在这里赞叹道:“丹碧点缀,晓霞掩映,绚若锦屏”。

进一步深入景区,景点多多,令人渐欲迷乱眼,实在是看不过来。大家就开始怪爹妈不争气,怎么不给孩儿多生两只眼。想起来造物主也是很不公平的,凭什么给马王爷那小样儿安了三只眼,而灵长类的高级动物人类才长区区两只小眼?真是神眼看人低啊。现在时尚的是动不动就怀疑别人动了自己的那块酸奶酪,动不动就劝人用第三只眼看人看世界,一时文坛流行了时髦的跟屁虫作派。但是,那第三只眼还在上帝手里怎么办呢?而那块酸奶酪偏偏是上帝偷吃了又怎么办呢?唯有聘律师为民请命,民告官维权啦,状告上帝可是天下第一案,够酷够时髦的啦。

国导姑娘在轻松的说笑中用规范的导游词指引我们继续观赏,她用手指着前方告诉我们,龙洞山分东西龙洞。我们犀利的凡眼透过云岚雾霾的迷朦,只见东龙洞挂在高高的悬崖上,其位势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这天,有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风飞扬。专门在立春这天来此观景的善男信女众多,据说见者必生男孩,而且福大造化大。转头回望西峰悬崖,西龙洞就高悬在上,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遍地丛生艳丽的钟乳石花。再往下看龙洞深谷,顿感鬼神莫测,阴气逼人。国导姑娘告诉我们,龙洞深谷中,原建有“寿圣院”,结构古拙纯朴,但却让人感到金碧辉煌。远眺院内只见银杏葱绿,松柏苍翠,似乎还依稀残立着不知什么朝代、嵌刻着什么天书的古碑数方。刀削双壁似的深谷若祥龙盘曲蜿蜒,涧内长年有淙淙泉出。抬头只见悬崖上古木参天、山花烂漫、蜂蝶起舞、众鸟逐欢,俨然一幅叫人拍案惊绝的写意水墨画。

此时,我突发奇想:代表知音的形象大使老伯牙如果此刻正襟危坐崖顶,又用家传破琴弹起那首自以为阳春白雪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陈曲滥调,不知是否还有知音可觅,是否仍然和者必寡呢?殊不知,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如今红尘浪重的新生代用得是钢琴、电子琴、西洋乐器和改造后的民族乐器,听得是豪华歌剧院的大型交响乐和大型音乐会,还有美声、民族、通俗和原创唱法崩出的二声道、四声道、五声道的立体声、环绕声,还有那野兽派、摇头派、呻吟派、说讲派、疯狂派、神经派和太空派所催生的DJ、的吧、OK厅和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老伯牙不与时俱进赶上趟悠着学着点,恐怕又要知音难觅,孤独地等待下一个千年轮回喽。我又再想,如果深谷中住着一位汉唐时代的隐士,那化石般的老古董在夜幕垂帘时分,该不会春心荡漾耐不住寂寞,乘无人监管之机飞身的士或摩的,直奔娱乐场所,混迹歌厅、舞厅,抱麦狂嚎一曲《你是我的情人》吧?隐士可能己明白,与其萎缩困死在人烟罕至的僻壤荒野腥腥作态,还不如闪电般迅忽地潇洒一回闹市来得壮怀激烈。

在这美丽的仙山胜景,漫无边际的胡乱穷思、毫无顾忌地放飞遐想,我感到洗涤后的心灵是那么纯静自由,脱胎后人性是那么挥洒反朴,真有隆冬围炉夜话剥桔吃肥蟹的温馨,大有身处酷暑沙漠饮凛冽甘泉的痛快,更有浩气扶摇把酒问青天的淋漓酣畅。我情己幻化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欲乘风归去,不知今夕是何年。

“锦屏春晓”的美景使大家无限流涟驻足,深叹济南人祖坟冒烟、前世修善,竟胆敢出生在这仙界都嫉妒的地方。用沈阳人的话叫着贼好贼幸福。如果陈胜还在世,一定又要高喊那句险些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世界名言:“济南人,宁有种乎!”流涟归流涟,但是时间不允许,只得痛别“锦屏春晓”,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个景区趵突腾空。

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在趵突泉公园西侧,位于济南市区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与这门合影留念的游人很多,我们理所当然地也在门前留下千古倩照。

据国导姑娘讲,济南以“泉城”而闻名,前几年由于过度开发使用地下水,趵突泉经常陷入季节性停喷的窘境,曾有一度泉眼干涸,无水可冒,险些将名闻中外的文化景点毁之一旦,如果真是那样,济南人就不好向全国人民交待了。还好及时地采取往地下注水的措施,加上民众的积极配合,趵突泉终于起死回生,重新喷出泉水,恢复旧貌。我们顺着古青砖铺就的路蜿蜒而入,地表不时涌出泉水,不小心皮鞋就变成水鞋了。国导姑娘指着地上不断冒出的泉水,兴奋地说,这几年地下泉水丰富了,现在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趵突泉仍然泉水如喷,人对大自然好些,大自然是会懂得感恩回报的。我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人类为什么要吃饱饭没事干,整天无休无止地疯狂地征服掠夺大自然,人为地破坏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呢?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却恩将仇报,不断伤害大自然,人类实在是做得太过分了。如此以往,不知罢手,人类就应该是地球上第一个应该淘汰的物种。凡人有的毛病我也深染其疴,这就是感情脆弱、多愁善感,今闻如此而已的小事,竟然也思绪万般,触情唏嘘,实在是位轻言微,杞人忧天,徒留伤感啊。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趵突泉主景。只见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雄豪绮丽。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景区内各个朝代不同人物的题字很多,这些字的主人大概不会想到,他们虽然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但他们漫不经意所题的字却作为书法、作为文化、作为历史成了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能是古人效应强烈的刺激吧,今天也有许多名人喜欢到处胡题乱划。书法功底较好的勉强题题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那些把字写的鸡爪狗爬乱抽筋的人,竟然也大笔挥舞,有求必题,无求自题,简直是糟蹋中国文字,有辱斯文。他们自以为得意的背后留下的是老百姓的讥笑和骂名。所谓的名人们对景区还是手下留情为好,本是清白美丽的圣地,可能因为你们的不慎而蒙污变质。那些喜欢名人留字的人大可将名人请到家中好吃海喝让他醉题仙字赠存好了,不要以公众的利益为代价,行个人拍马屁之实,可怜了留下的一堆本很洁白的宣纸化作了垃圾。更要想到的是政治风云变幻,你今天隆重挂上去的题字明天你该如何难堪地取下来。名人要自律,即己成名就不要太贪心,人还活着就想名垂千古,但千古美梦未成人却臭名远扬的可能性却是大大的有的。想开些吧,把字留给书法家去题吧,他们是行家里手,业有专攻嘛。至于那些随处可见的“XX到此一游”的题刻是拿不上桌面,见不得江东父老的,只能拜托苍生顿悟,浪子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绝此下作也难啊。

话扯远了,我们还是看泉吧。只见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鲤鱼吐泡,有的像串串珍珠,有的像绽开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衬托得更加气势壮观。记载趵突泉的历史文献很多,从介绍中得知,北魏郦道元曾就趵突泉在《水经注》上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声若隐雷”。清代文人蒲松龄曾写过一篇《趵突泉赋》,做过生动而逼真的描绘:“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国导姑娘如诗人般地告诉我们,这泉,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春夏还是秋冬,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夜间,大气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荡,满池的“碎玉”,闪闪发光。冬天满池的水荇,纵横缭绕,翠色盈裳,柔润的水气四处弥漫。

听着国导姑娘的解说,我猛然想到了老舍先生当年描述趵突泉的笔意: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老舍先生在茶馆品茶竟然还能想到为趵突泉写上几句遗世美言,真是太有才了。

我们游着游着不觉天色己晚,虽然游兴未尽,却也只能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趵突泉。第二天早晨我就离开济南前住北京了。

我就这样第一次到了城在仙境里,人在花园中的济南,圆了儿时的梦。虽然我看到的,听到的都只是济南博大精深历史的冰山一角,但是,我仍然要说:济南,你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历史的骄傲。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风景优美、古迹众多。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彰显着济南人不屈的意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济南,我挥之不去的热土,我还要再回来的。

漠河寻北

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写景作文:漠河寻北

北京有句方言叫找不着北。说的是古人很早就发现北极星在地球的正北方,在迷路的时候往往通过寻找北极星来定方位,说找不着北,就是找不着北极星,连最容易找到的北都找不到了,更别说其他方向了。此寓意被引申为做事情没有头绪,迷失了方向。

这次我们到漠河倒不是迷失方向,而是方向明确,直接来找北的。我们是下午到漠河县的,通过查阅县志大概地了解了漠河的情况: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祖国的最北端。居中苏界河黑龙江之滨,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县份。境内有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锡伯、土家等11个民族。中国最北的嫩漠公路自东向西穿越境内北部,最北一条铁路嫩林线,自东南部塔河县入境东西横贯全境。县城至北极村漠河83公里。漠河与俄罗斯赤塔州、阿穆尔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242公里。

我们下车时还身着短袖单裤,夜幕降临后就很有些冷意了。我们入住的是县招待所,这个招待所与其他地方的住宿设施比是陈旧了些,规模也小,整个就是原来全国各地都有的招待所的原形,如保护的好,将来可是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又可诞生一个旅游景点。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招待所忙得很,也满得很,全国各地来寻北的人络绎不绝,几乎没有空铺待旦。我们是通过有关方面打了招呼才预留了房间,所以才有幸在这最北的铺位上养精蓄锐,放置疲惫的身躯。由于初来乍到,享受完晚饭后也不敢自由乱走,担心一不小心就把脚散步到了俄罗斯的国境内,引起国际外交事件可不是小事。

当地同行邀请我们饭后散步,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步行去逛松苑原始森林公园。公园建有东西两座园门,西园门为正门,上有题匾“松苑”,两侧为彩绘壁画,园内修有林中小径和石桌木椅。公园门口的导游指南牌介绍了园区的基本情况:公园东西长282米,南北宽182米,面积为51324平方米,是全国极少的城内原始森林公园之一。园内主要树种为樟子松和落叶松两种,由于这片树林和兴安杜鹃生长在一起,因此也称为杜鹃落叶松林。每到花开时节,松苑公园成为花的海洋,绿树红花,满园飘香,美不胜收。当地同行告诉我们:“县城初建时,就在县城中心保留了这片原始森林,供游人观赏和净化城区大气。”就这点我非常佩服漠河人城市规划建设的远见,原始森林远比那些为点缀城市而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来的自然真实,这些原生态的绿色将成为历史遗产而造福子子孙孙,真正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时夜己黑透,只见公园内灯火点点散布,闪闪烁烁,说暗又明,确实是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好去处,但在这里唱单身情歌还是有些背部发凉的。

漠河真不愧为祖国最北端的县城,还未入夜即己冷气嗖嗖,凛冽之风令人打颤,北极风确实威风八面,与内陆的风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我们都是南方夏天的行头,从没有领教过北极野外的阵式。北极风肆虐吹来,短袖单裤就象冰纸一样贴在身上,吸走了身体的全部热量。此时再有绅士风度,再有壮士的武度,谁还敢在横吹的北极风的屋檐下不低下那颗自以为高贵的头?此时如有自带南方农村温暖的竹编手持火笼,我一定会西装革履抱火笼满街走,让漠河人开开眼界,这可是中西合璧原创的现代化绿色时尚加温抗寒装备。我们一个个冷得虾似地弓着腰,迈着不怎么正规的猫步窜回夜宿之馆,一夜惊诧无话。

晨起洗漱,那水透骨刺髓,用北京人的大舌头方言来形容叫够呛。我们被告知今天要继续向前直至漠河北极村。为抵御寒冷并顺利北进,大家在当地同行的带领下迅速赶到县的北极市场买衣服。很快每人都买了件廉价的茄克衫披挂起来,上车后我们就没有停顿,义无反顾地一直往北走。大有一股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心负着寻北的希望的雄迈豪情。

很快就驱车进入了北极村的势力范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横跨公路的牌楼,牌楼两边路肩上种了两排整齐的行道树,象仪仗兵似的肃穆威武,笔直笔直地站着一直伸向北极深处,微风吹过,绿影婆娑,响起整齐划一的沙沙声由近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好象是在热烈地欢迎我们这些寻北的不速之客,使人顿生劝君更进一杯酒,谁说塞北无故人的亲切感。下车走过牌楼迎面就横卧着一堵墙似的矩形碑,碑上镌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中华北陲”。整个碑体显得极其纯朴厚重,就象东北人的性格。碑后有个亭子,匾牌上书“北陲亭”。亭子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使人好似又看到江南姑苏斜风细雨中的亭台楼阁。这一南一北,南腔北调的碑亭相依互立在这北极之地,竟然是那么的和谐,富有美感。同行告诉我们,进了这碑亭就进了北,现在到处都是北,用不着找北了。细嚼同行的谆谆话语,还真的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顿觉北气扑面,润物无声,好不畅快。

往前走就看到北极村村碑了,村碑是用水泥石块累砌而成的。村碑正中书刻了“北极村”三个描红大字,主碑边塑有一些高矮不齐,崎形怪状的山石陪衬,很有些苏州拙政园、狮子园和留园讲究的那种奇、丑、漏、透的园林观赏艺术的味道和遗风。围绕村碑的四周随意地铺放了许多较平的石板块,周边种的几株东北幼雪松和地上自由地长着的茸茸小草为村碑增添营造了许多盎然生机,那绿色虽不如南方绿的青翠欲滴,却也绿的倔强憨厚。

七观八看,我们终于进入了北极村。北极村原名漠河村是现今北极乡政府所在地,又称漠河乡,是我国大陆最北的临江村镇。漠河县开辟北极乡为“北极村风景旅游区”,成为全国最北的旅游景区。它依山傍水,民风纯朴,乡土气息浓厚,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

北极村有一片很大的广场,旅游景点基本上围绕广场展开。

正面就是名闻中外的黑龙江,江水温和地从村边静静流过,枯水期江面只有二、三百米宽,没有文人骚客想像的烟波浩渺,更没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我看到的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江水流着流着昼夜不舍,似乎在向人们娓娓述说着那悠远而沉重的历史。古老的漠河可以见证,人们同大自然,同入侵之敌斗争的历史就象黑龙江水一样源远流长。我默默地站在江边,看着江水静静流去,心中泛起无限慷慨。黑龙江是那么伟大,我是那么渺小;黑龙江是那么谦虚缄默,而人类太过浮躁喧嚣。面对江水缓缓流淌,我没有了荣辱不惊的清高,没有了扶摇九天的狂妄,没有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我的灵魂似乎在刹那间被一种力量牵引,被一种境界升华,瞬间空去物我,不为物役,不为形拘,完全进入纯粹的无为心空的宁静状态,我仿佛感悟到这大概就是佛教禅宗所追求的顿悟吧。我不是佛,也不可能立地成佛;我不可能看破红尘,也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我却能象佛那样有点滴顿悟就够了。我是落入万丈红尘的一介凡人,我虽然不能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界,但却可以经过心灵修炼达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吧。真是大道无门,佛心自悟啊!我突然想念起老子,那骑着青牛的老东西在遥远的古代怎么就知道在函谷关前著五千言《道德经》,还哼出“道非道,非常道”的千古绝唱呢?涛涛黑龙江让我思维万千,我脱了鞋走入那凉凉爽爽的江水,去感触大江的脉动。

我眺望的对岸是俄罗斯邦的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依诺村,江边嬉戏的儿童和垂钓的老翁的面容依稀可见,一条木船不知是在装货还是在御货,许多俄罗斯村民在上上下下忙着。同行笑着告诉我,两岸人经常互相招呼,懂几句俄语的人和懂几句汉语的人还会互相问好。江里盛产珍贵的冷水鱼,品种极多,有哲罗、细鳞、大马哈、鳇鱼等等,如用江水炖江鱼那味道可鲜美了去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围绕广场同行还带着我们游览了中国最北之家、北极哨兵、北陲哨所、中日伪电厂遗址、最北界碑等景点。这些景点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因为你没来我来了,写多了嫌罗嗦,讲多了即没有导游费又抢了别人的饭碗,所以我决定就不告诉你,你自己来找北吧。

我最为遗憾的却是没有看到神秘的北极光。孩童时代就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得知北极光,今天有幸来到极光的故乡却未了心愿,真是扼腕长叹啊。漠河是中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观测地,北极光一年四季都出现,特别是夏至前后在漠河常出现万里晴空的天气,可见机会较多。北极光有多种形状,人们见到的有条状的,带状的,伞状的,扇状的,葫芦状的,梭状的,圆柱状等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相间,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有幸的人目睹到北极光的神采,都赞叹不己。

北极村的自然景色同样令人神住。站在北极村的广场放眼四望,那蔚蓝高阔的天空彩云飘绕、幻境万千,流芳溢彩的大地奇花异葩、争紫斗艳。我感到所有的空间都是那么的纯净,空气是不含任何糖份的甜,其情其景令人心醉神迷。村民告诉我,这里一年四季花色各不相同,无论你什么季节来,都有独特的美景可以欣赏。

地理上的北终于找着了,但人生的北在哪里呢?我认为人生的北就是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好高务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制定的奋斗目标不切实际,根本就不可能达到,那么,就有可能屡战屡败,处处碰壁,从而丧失信心,迷失自我,产生严重的挫折感,造成永远找不着北的深重压力。所以,要顺利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就要随遇而安,知足长乐,常怀感恩之心,制定的奋斗目标要切合实际,并锲而不舍地常抓不懈,一以贯之,只有这样,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汇涓涓细流而成大海,从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不断增强的成就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我们的北不求伟大,但求问心无愧。

我就这样到了漠河寻北,并找到了北。过去的北都是地理空间上的方位概念,今天的北却是现实的北,是踏踏实实的北,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北,看在眼里,溶在心里的北。如果你今生不到此地,是体会不到北的滋味,虽有北的概念,但还是永远找不着北。这大概就是身临其境和隔靴搔痒的天壤之别吧。

寻北结束后,我们前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写景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