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的画1000字

李大爷的画

1000字 高三 记叙文

李大爷不是画家,但他爱画画,闲来无事便会画几笔。

李大爷还开了家小店,就在沿街的路边上。

照年龄来说,他也该退休了,不过他闲来无事,便随意开了家小店卖卖生活用品以致不觉慵懒。我常去他那儿买东西,因此他对我也较熟。不过他开店不是为了赚钱,我时常经过店门前看他一个人坐在摇椅上,晃晃悠悠,安安静静的看报纸。隔壁店的生意红火,街上的车水马龙,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

李大爷后来在店内请人建了堵墙,把空间拆分,一面依旧卖商品,另一边儿则留给他画画。有一天路经那儿,透过玻璃窗看到他正一手托着颜料盘,一手拿着画笔细细的画画。我向侧边站了站,看到他正在画一幅山水图,青青的草色,与淡澈的蓝水在他的一点一蘸中跃然纸上。我看得入了迷,怔怔地站在那儿,而李大爷却丝毫没有发现我如此明显的身影,仍直勾勾盯着画板,眯着眼,全神贯注的一点一蘸着。

那天我走进店内,发现墙上已挂着好几副作品了。从人物肖像到风景描绘,一看便是深有功底人之作,可谁又知道他只是一味单纯的爱好者呢?这时,店门打开,来了几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买了几样东西,顺头看到了墙上的画。“哇”其中一个年轻人禁不住叫出声,"是你画的?”他问我。我笑着摇了摇头,指向坐在摇椅上的李大爷。“这两幅画儿多少钱?”年轻人急切地问李大爷。李大爷挥了挥手,“你爱的话就给你吧,随笔画的,值不了几个钱。”他和蔼的笑了,“我画画就图个开心,不为了钱,你能喜欢我很高兴,哈哈。”年轻人小心翼翼装好画,千恩万谢的走了。我后来问李大爷,“爷爷您以后还会一直画吗?”“当然。”他看着他的作品说。

李大爷店里的画后来越来越多。他不太关心小店的生意,他只要自己活的开心就行,画几幅画,涂几笔色彩,日子就满足了。前几日我去他店买东西时,店里贴出清仓的字样。李大爷应该是要搬走了。我感到有些可惜,于是顺手多买了些东西。店里有人在和李大爷讲话,“都说叫你平时多张罗张罗生意,你看隔壁店生意多好。”看样子是李大爷的熟人。“我本来就不打算赚什么,也不追求什么钱啊,生意啊,自己活的满意不就行了,哈哈。”李大爷熟悉的声音在另一边响起。我去结账时,他对我说“小姑娘啊,这几幅画你看看有没有想要的,爱的话就拿回去好了。”我认真的挑了三张,万分感谢的与他说了再见。

像李大爷这样像性格的人已不多见,我一路上感慨的想着。在如今人们都忙于追名逐利,晃动在金钱,名利,荣誉的洪波时,李大爷却坚持住自己,稳稳的扎住了脚跟。他的画,远比那些为了画画而画画的人要高出一筹,他的店,也比为了开店而开店的人更具意义。我们也应该站稳脚跟,坚守自我的本意,在茫茫的前途中活清晰地前行。

李大爷还是离开了,听说他的画全都送给了别人。

李姥姥

1200字以上 初二 写人

李姥姥不是辛庄子的人。

听人说,她是以前逃难逃到这来的。没什么人注意,她自己就去了湾上,在那岛上面盖了一间屋子。也不占什么土地,岛不大不小,倒也能种些东西。屋子虽然简陋了些,却也能住人。再者,那时候,李姥姥还年轻,随便忙活些什么,就能养活自己。

但辛庄子不算富裕。家家户户都是土屋,盖上砖房的就算是好条件的。每家有那么几分地,然后就是靠着给生产队干活。也是和收成不景气有关,一年下来,那粮食根本不够分的。这样就得挨饿。

也许是从家乡带来的。李姥姥在岛上开了一小片地,种上了十几棵柿子树,又在湾上扩出了一片水,在上面种上了莲藕。一年一年下来,收成都不错。拿到集市上换了钱,还能在岛上种些别的。那时候,李姥姥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一些人就来李姥姥这里做客了。临走时,李姥姥就给个柿子给块藕什么的,到了过年别人家包了饺子也就不忘给李姥姥端一盘来,或者抓一把瓜子,糖或者花生之类的。虽然不富裕,但来来往往的,村子里总是很热闹。一到晚上,巷子里人就多了。忙了一天的人们就端着饭聚到一起,孩子们在柴墩旁边追追打打,老人们说书,小伙子们好聚在一起打牌。李姥姥就划着小木船慢悠悠地离开湾上,跟着到巷子里和妇人们拉拉呱,听听老人们说书,和小伙子们打打牌,看看孩子。直到月亮偏西,人才散去。

十月底,霜把叶子打没时,李姥姥岛上的柿子就熟了。

上放学来来往往的孩子们想不瞧见那些红地跟灯笼似的柿子也难。那时家里条件差,一年到头根本吃不上什么水果。孩子们见到柿子,就避免不了嘴馋。嘴馋怎么办,没处买,就是有处买也没钱。这时,那些胆大的孩子,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偷柿子。

于是李姥姥就三日两头地发现树上总是在少柿子。但她假装看不见。心里想着,拿吧,这柿子甜着哩,吃了好解解馋。

渐渐的,李姥姥种的莲藕也长满了整个湾。

每年收起来的莲藕就不再属于李姥姥了。但她仍然饿不着,因为她有那些柿子,有那些菜。就她一个人吃,也吃不了多少。

李姥姥终于成家了,并有了几个孩子。

因为湾要填起来了,所以她便把房子迁到了村里,并移来了几棵柿子树,种在门口。每家每户分了地,她们一家便开始早出晚归地农耕。李姥姥的头上开始爬满白发。当她的孩子们都长大去了城市时,她的丈夫也因病去世。

她又成了一个人。

只是这柿子树,依旧每年一红,像灯笼一样。

村里通上了公路,人们开始盖起了水泥房,有了家电,有了太阳能,有了电脑网络。村里的人们逐渐富裕起来了。那些孩子们也都正在走出村子,走向城市。

李姥姥却仍然住在她的土屋里,每天照料着她的柿子树。只是再也没有人来摘她的柿子。到了柿子成熟的十月,风一吹,那些熟透的柿子都摔落在地下,变成一滩烂水。这么远远地看过去,那几棵柿子树竟有了几分凄凉。

晚上,村子里显得格外的静。偶尔,有一道人们路过时手电筒发出的光,或者,几声狗吠。巷子里空空落落的。妇人们在家里看着电视,孩子们写作业,老人们躺在躺椅上休息,小伙子们在网上聊天,玩游戏。

李姥姥开始失眠。

她的孩子几个月回来一次。他们总是劝她盖一间好屋。但李姥姥总是摇着头说人老了,用不着这么麻烦。

有时候,她也会出来走走,到垫平了的湾上站站,想想以前的日子,或者看着树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发呆。

她的腰更驼了,眼也更花了。

一天晚上她准备睡下了,起身准备拉灯时,一下子看到了窗外不远处有一片通明的灯光,她还以为是自己的眼太花了。

不久,李姥姥去世了,是去年走的,享年八十二岁。

后来我又去过她的房子,尝过她种的柿子。很甜,却也有

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八年级三班初二:王旭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