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谈张良_800字750字

从苏轼谈张良_800字

750字 高三 议论文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这是苏轼眼中的张良,苏轼认为豪杰绝非拔剑而起,挺身而斗,那只是匹夫之勇,不足道也。真豪杰应有临辱而不惊,无故加辱而不怒。应能忍。

何谓‘忍’,忍如刀刃在心头而不形于色。韩信因能忍胯下之辱而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代军神,勾践应能忍亡国屈身为卒之辱而灭吴国,刘邦应能忍淮阴称王而一统天下,司马迁应能忍宫刑之辱而成一家之绝唱。他们都因为能忍常人不能忍而取得成功,所以,能成大事者必有大忍。

众多史学家都认为张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黄石老人的《太公兵法》。可苏轼不这么看,他认为黄石老人教张良的不仅仅是《太公兵法》,更重要的是忍。当张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黄石老人拾鞋时,他也没有显得厌烦,还为老人穿上那只鞋子。即便自己祖上三代为相是贵族之后,也没有嫌弃。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这才是他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项羽之所以败,不在于他没有能力,因为他不能忍,即便他力能扛鼎又有何用呢?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不在于他的功夫怎么了得,因为他能礼贤下士,能忍项羽所不能忍,所以他能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我们呢?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忍吗?我看未必啊,当你的顶头上司对你呵斥时难道你就甩门一走了之吗?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当你哪天发现自己不能再忍了,你就想想你的家庭,你的责任,或许那时你就能忍了。

忍不是屈服别人,忍是为自己蓄积力量等待下一刻爆发,如果你被人诬陷,你就忍忍吧;

忍不是害怕什么,忍正是你不害怕的表现,如果你忍了,正说明你掌握了真理;忍不是你做错了,忍是为了你的亲人不受伤害,如果家人误解你责骂你了,不要顶嘴,宁可自己忍,不伤父母心啊!现在你还说我们不需要忍吗?

我想应该把忍字当做一种文化传承下去,因为忍不仅是古人需要的,我们需要的,也是下一代人所需要的。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三:清逸111

时间不应该变成一块橡皮_1200字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民族有民族的意义,生命有生命的意义。在我们中华民族和个体生命的记忆史上,最醒目的,莫过于战争的暴虐和天灾的恐怖了,比如南京大屠杀、唐山大地震等等,一转眼就有70万活生生的生命灰非烟灭了,正是这些永远也不会风化的记忆,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警示着人们,指引着人们。

无疑,我们需要这样的提醒、警示和指引!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而且很认真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不做声,沉默之余我还是忍不住这样对他说了怎么会过去呢?即使它想过去我们也是不应该让它过去的!一旦过去了,什么都过去乐,我们民族的记忆和生命的记忆也就一片空白乐!这个空白,无疑紧连着苍白!空白当然可以要,但苍白绝对不可以要!一但要乐,那就是十分危险的!

我这话,虽然是由衷的。我还想由衷地对我身边的每一位朋友这样说—如果懒得听,就算是我自己对我自己这样说吧—记忆绝对是好东西,比红璧玺还要珍贵的好东西。一旦把这样的一种好东西视若草芥了,那我们这个民族,包括我们的个体生命,也就离垂危不远了。肯定,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惨剧。要推开这样的惨剧,唯一的好办法那就是不要让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个体生命失忆!

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变成一块橡皮,哪怕它有千个理由万个理由。即使真的变成了一快橡皮,擦去惺忪可以,擦去迟疑可以,擦去可难可以,但绝对不可以擦去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我们生命的记忆。一旦擦去了,民族和生命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乐。所有的指望当中,我们最指望的,就是记忆。历史可以明鉴,无论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还是一个生命的历史。这个“历史”,当然就包含了“记忆”。因此许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都在强调“种族的记忆”和“生命的记忆”做背景,做支撑,人类才会生生不息。

我曾亲眼见过一些失去了记忆的人,他们的生命可谓一片狼籍:把朋友当成了敌人,把敌人当成了朋友;把鲜花当成了毒草,把毒草当成了鲜花……你诅咒他、羞辱他,他都浑然不觉了。因为,失去了记忆的他,早已变成了一个可叹可怜的植物人,沦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要指望、希望去拜访他,那是根本不了能的了。

我还见过许多的不拿记忆当回事儿的人,丢三落四早已成了他们的习惯,他们忘记了别人的名字,也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春天的地址,也忘记了幸福的地址……你好心好意地指给他们看,他们也坚决就是不相信。因为失去了记忆的人都是一些失去了参照的人,失去了判断的人。他们已经毫无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可言了。再进一步地想想,日本的态度,命运的态度,我们就该悟出更多了。我们的民族和生命尚未失忆,他们都会这样,这样明目张胆,这样颐指气使。万一,我们集体失忆了呢?那不是战争频繁,噩耗频传了吗?

按说,时间是不会使记忆风化的,也不用该使记忆风化,可记忆如果失去了它本有的优良质地,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堪,变得越来越难以理喻,风化,就不是不可能的了。我们自然不愿看到这样的一种可能发生。铭记可以发生,反省可以发生,就是唯独风化不可以发生。一旦真的发生了,民族和生命自然也就倏然风化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电业局高三:李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