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800字

捉迷藏

800字 五年级 叙事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我在家里觉得非常无聊,刚好几位朋友来到我家,小明提议不如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大家都表示赞同。

游戏开始了,由我先找。我站在门外从一数到十后就开始找了。我走进大厅,东瞧瞧,西望望什么动静也没有。我又推开每间房门,在里面仔细地找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找到一个人。我纳闷了,难道在楼上?于是我就登上台阶,来到楼上,将可藏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可依然没见一个人影。我找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坐在台阶上想了又想,忽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可疑的地方――后院。

我大摇大摆地走下台阶,来到后院的门前,我站在门槛上扫视了周围的一切,发现墙角下有一个木桶倒着,好像还在轻轻地摇动,我觉得里面一定有人藏着,心想:不如我就借着这个机会,让他们也吃一点儿苦头。我假装说:“哎呀,我找了半天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要累死我了,不如坐在木桶上歇一歇。”我就走过去坐在桶上摇来晃去,心中暗暗发笑。这时传来一个苦叫的响声:“好痛啊!”我假装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只见一个人从木桶里钻出来,哈哈!原来是小明。

轮到小明找了。我想不如到二楼上去藏,我来到二楼,看见爸爸的房间里有一床被子没有整理。如果我藏在里面让小明以为被子是我爸爸整理的,他这样找不到,不就是更妙了吗?说做就做,我首先把被子铺在床上,然后我躺在被子上,最后把被子卷上来这样就好了。突然传来了“咚咚”的脚步声,我想一定是小明上楼了,这时我的心里就像藏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我把被子轻轻地拨开一看,只见小明走进来,东张西望后就走了,这时,我才放下心来。

突然,我听到小明大声地说:“小勇快出来,你爸爸回来了,给你带回了许多好吃的,看啊,有汉堡、鸡腿、羊肉串等等,可好吃了,快出来不然我要吃了。”我听了这句话,馋得直流口水,刚想跑出来,可又转念一想,爸爸和妈妈都在田里干活,怎么可能去买东西呢?他肯定是想“引蛇出洞”骗我的,还是别出去为好。过了一会儿,小明见大家都不出来,只好乖乖的认输了。

不知不觉地捉迷藏的游戏已经结束了,可是我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温泉小学 五年级:唐志勇 指导老师: 唐金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觅渡桥小学裴建玉

近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两点体会:

一、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二、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叙事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