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文物800字

亲近文物

800字 初三

我自幼对历史十分喜爱,而近年来宫廷剧的大火,让我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书上仅记载了皇帝颁布的政令,亦或是丰功伟绩,若是能了解帝王平日的生活理念,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带着好奇,我走进了博物馆。

最引我注意的,便是那《是一是二图》。这一幅画作于清朝,图上的乾隆皇帝更是不折不扣的满族人,令我惊异的,是满族皇帝竟身者汉人传统的服饰,立于画中的皇帝衣袂飘逸,宽袖扶于桌上,衣襟松散,自由闲适,似乎还带上了点仙风道骨的意味在其中。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交汇、互兼中发展壮大,一次次的民族融合让中华文明的活力永葆。此时皇帝将脚上一只鞋脱下,将脚盘于另一腿上,正坐在榻上悠闲地观赏各种器物宝贝,其面部表情刻画得细致传神,悠闲得意,一反帝王平日里清高严肃的形象,多了一份源于生活的情趣。再看图时,不拘言笑的皇帝顿时平添了几分亲切感,皇帝亦是凡人,他的形象远不止书本上严谨的法律制度与功德表彰。而他身后竟挂着自己的肖像,这种“画中画”的形式更是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也许我们从来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一个人,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多面。包容传承、团结统一,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永不断层。

这图的点睛之笔,是那用行书写着“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得,何虑何思”的题词。黑色的墨迹,配着洒脱隽秀的字体,平添了些悠然潇洒、落落大方的风骨。飘逸的笔触,仿佛带着整幅画作羽化飞仙。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这里兼收并蓄。它不仅阐释了对儒墨学说的深刻看法,还展示了帝王求和为上的统治观念。而“儒可墨可”的开放,不同的政治策略,更是彰显了睿智且自信的君主形象,将雅趣与理趣通过题字巧妙结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保留了当代的风土人情与艺术特色。亲近一幅画,可以感受一位君主儒雅乐观、充满人情味的形象,比史书上更为生动、鲜明;也看出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社会氛围和中华文明的交融。

亲近文物,感知历史长河的流动,感知时代更替中不朽永垂的、博大精深的遗产——文明,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

亲近都江堰

800字 初三

醒来,眼前是一片深邃的丛林。林中月影斜射,虫鸟争鸣。树林那头的一阵激涌的水声召唤着我的亲临。我走进都江堰,走向自然,走向我的内心深处。

黑暗中,一种令人震撼的声音,围绕着我,我张开双臂似欲去触碰那恢弘——清凉的,柔软的,欲散还合的——是都江堰的水!刹那间,光线穿透了视野,那风景就已经在我的面前,我站在层层起伏的山峦下,一条大江自我眼前奔涌而去。它冲过护栏,溅起一阵水花,像是要和我握手。我在这一幅动态图前愣住了,迟迟挪不动脚步。此刻,我脚下的这块土地似乎巨变起来,从古时的洪灾之地到李冰治水,再到今日它坐享川蜀福泽…风云变幻,一切都如此的鲜活。我移步桥头,远瞰那鱼嘴,那股来势汹猛的水流在触碰到“鱼嘴”的那一刻,瞬间一分为二,各奔东西。其中一股应势被纳入“宝瓶”,继而深拥山谷,转向而行,不辞儿女情。稍稍起了微风,我拂下衣袖,跟随导游近观他的宏伟。平阔的江面上,搭着一座铁链栈桥,在风儿的吹拂下晃动,仿佛一位老人躺在安乐椅上摇摆,就任那江水从桥下奔涌,时光匆匆流过。我亲身站上栈桥,桥体微晃,一路向前。我的心随江水冲腾猛烈地颤抖起来,耳边风声不绝,穿越时空,亲近历史。

谁言小儿女弗晓故事?我站在桥头,回望坝上。黄沙弥天,我们勤劳而又智慧的祖先,正翻动镐锄,修筑堤坝。一位名叫李冰的人蹲在土地上,用树杈勾画着建筑图。殊不知这才郎轻挥几笔,竟造就了今日如此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流经川土的这条岷江暴烈而又温柔,无数百姓在它的光临下跪倒或是起舞,为了不再让百姓受如此之苦,官郎李冰独身挑着包袱,来到他乡。他团结乡亲们,苦心钻研水利方面的知识,竭尽所学,修筑成如此伟业,我仿佛亲耳听到完工的那一天,川歌在响,百姓在跳,江水之声,声声响在我的心头。

转眼如今,我正坐在江旁长椅上,凝视这江水。忽而近之,伸手感受这水,柔中带钢,凉中带炙。远方,一支川歌透过层云,响在这都江堰的上空。

我走近了都江堰,俯身陪坐在旁,轻轻的摇动它的安乐椅,就任那江水从桥下奔涌而去,时光匆匆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