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由我跳出1200字以上

天地,由我跳出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跳出我天地》,看过几遍,空闲的时候还想再温习一遍,念念不忘影片给我的感动,那么多,那么真切,同时又是那么愉快,那么温馨。片中那个追求芭蕾人生的小男孩,头发金黄,雀斑点点,笑起来嘴角弯弯,一个平凡的英国小男孩,却让人再也无法忘记。他就像一个精灵在沉重、灰色的现实中奋力振翅,最终实现美丽的梦想。

有一次观看的时候,觉得这个叫比利的小男孩就是梦想的化身。你看他小时候和大家一样普通:没有了母亲,有一个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奶奶,爸爸和哥哥都是粗线条的人,性格暴躁,动作粗野,其他人也都灰头土脸,街道也是单调的青灰一片。但是,在片尾的时候,比利高大英俊,美丽雄健的舞姿如横空出世一般,惊艳众生。梦想在没有实现时,寂静无人理会,一旦实现便光焰四射、倾倒众生。

梦想就是这样的吧。

影片中比较赏心悦目的一个场景是皇家芭蕾学院,一片整洁嫩绿的草地,高大雄壮的学院建筑,跟比尔的家乡,那单调青灰的街、 青灰的瓦、青灰的门、拥挤逼仄的房舍相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沉重的灰色现实。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触都很多,是不是接近梦想的地方都是如此轻盈美丽、色彩绚丽呢?展翅在梦想之中的心灵,是不是就有置身天堂的感觉呢?这片梦幻的地方,就是比利梦想的地方。经历了那么多的阻碍,来到这里,这里应该是享受的梦境。

一切梦想都是那么美,透明而纯粹,温暖明丽,绚烂多姿。梦想能吸引人,让人为之不忘,就是我们给了它自我设计的完美无瑕的气质。然而,单调的现实总是梦想的背影,低沉,昏暗,沉重,压抑,还带着阴冷,一大片,一大片。总感觉梦想像个弱小的精灵,在乌云逼压、狂风肆虐的大海中,穿越,辗转,突击,或陨落或飞翔。那个弱小的精灵,总有着蓝色的忧伤和柔弱。

片中的比利,好多次差一点就失去了机会。父亲和哥哥矿上罢工,家庭经济危机,歧视男孩子学芭蕾,家人压根不支持,哥哥被抓,错过考试时间等等。比利的抗争是那么微弱,淹没在父亲阴沉的眼神和哥哥咆哮的辱骂中,连舞蹈老师也气愤带惋惜地放弃了。这些阻碍是现实中的,谁都会遇到,或家庭,或社会,或物质的羁绊,或观念的束缚,细细碎碎,林林总总。谁都没错,父亲有自己的痛苦忧患,哥哥有自己粗放的梦想,社会也刚好发展到这里,就是这个样。一切都没错。但梦想就必须承受这些包围,挤压,磨砺。在这一片青灰色中,总有一点轻盈、美丽的光亮在幽幽地闪烁,或明或暗,或此或彼,那就是比利对舞蹈的喜爱、向往。在圣诞节晚上,在空旷寂静的镇上俱乐部里,比利在父亲面前跳了起来,那场证明,终于让星点光亮成了一片火焰。那激情,那才华,那执著,那美丽,让人无法漠视和压制,它必须要被承认。让人感叹的是,这片火焰却是由这个细胳膊细腿、笑容腼腆、善良温柔的小男孩所维护起来的。

比利跳舞的段落总是让人心中无比地舒畅。正如比利在选拔的时候所说的:“感觉很舒服,一切都不存在了,就像电流在全身通过一样。”飞翔在梦想中是那么幸福和光彩,那是来自心灵的愉悦,涟 漪般一层一层荡漾在狭小的家里,波及到这个愤怒加无望、热血沸腾的罢工小镇。回过头去想想,这个梦想产生的地方,因比利最后那惊艳绝伦的轻盈一跃,也显得无比美丽,让人留恋。父亲和哥哥粗鲁,暴躁,他们的爱却如大海,单纯得可爱;那个面容松弛,疲惫,看似严厉的舞蹈老师,却是那么热心,无私,为他开启了梦想的大门;那个时清醒时糊涂,老是念叨着“我也可以做一个职业舞者”的奶奶,也给电影带来夕阳般的温情;连那个灰色的小镇,有点无奈和疲惫的人们都显得那么宁静和温柔……梦想让现实沉重,疲惫,灰暗,麻木的面容也缓缓松弛下来,有了柔和的笑容,动人的光彩。现实之所以美,大概就是蕴含着一个个即将展翅的梦想。

电影不仅仅是励志,还包含了很多东西,如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涉及、对少年成长的探讨、对亲情的颂扬、对性取向的包容、对平凡人的理解,等等。还有那美丽的舞姿和动人的音乐。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感叹和触动,因为这是一部美丽而温情的电影。

天堂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时代在变迁,空间在转移,而不会变迁永不转移的是每一个人都还胸怀梦想,梦想中的国度是每一个人内心仰渴的天堂。实现梦想就像进入天堂一般终要走到那入口的地方。然而真正的天堂在哪里呢?天堂的入口又在哪里?天堂的入口会不会就是地狱之门?

写下上面那段话,是看了由陈奕利导演的《天堂口》这部电影之后的疑惑。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热血青年追寻梦想的故事,同时也是旧上海的黑帮故事。阿峰、小虎与大刚三人都是生长在朱家角的贫穷渔家子弟,他们毅然决然奔赴梦想中的天堂上海发展,以求功成名就后养老娶妻过日子.对他们来说,养老娶妻过日子就是他们的天堂梦。但是来到魂牵梦萦的上海后,在上海名闻遐迩的天堂夜总会里,他们很快便迷失在纸醉金迷的繁华幻境里,以致于最后天悲地创的不归路。

寻梦的过程是艰难的,生活总是在不平的坎坷里经受磨练,随着影片的向前推进,故事情节次第展开,人性也被一次一次摆在面前,何去何从,如何抉择使人们内心矛盾而不知所终。当一切不再如初想那般美好,人总想到了回归,影片最后阿峰自问,上海真的是所谓的天堂吗?真正的天堂又在那里?看到此处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不是应该在最后让阿峰回到朱家角在山清水秀的河边回忆自已的经历?也许这样便能让人觉得天堂有了皈依——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人们的天堂。

随着国际影视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也对电影越来越来重视,每逢颁发大奖时期,每一部影片都寄托着无数人的期待,我想更多的人不是期待遗失的文化交流而是现代物质繁华的幻象里人们缺失了一些什么,又该如何去做什么而不是欣赏那一时的感动后仍然走上习积多年的轨道。这一点,可以从《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这些影片直批到前不久的《云水谣》甚至到如今的《天堂口》这部影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世人的眼睛都是明亮的,如此过多地构思过去,那么现在呢?未来呢?

为什么不能让表达的主题放到现代社会去表达?这样不更有亲和力吗?影片的画片要让观众感到那故事仿佛就在身边而不要让人觉得疏离才有强大的亲和力,第一眼的亲和力才能勾住观众的心神,让观众口不言心中已死死认定这就是我要看的,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影片,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不过如此,在这方面,我觉得国内的大导演小导演都应谦虚一下伟大的民族胸怀认真思考一番。

《天堂口》里最感人的还是小虎开枪打他亲哥哥大刚救阿峰这一幕,这一幕里最人性的光辉是正与邪的较量,是中国几千年来所为人道的大义灭亲之举,比起如今沆瀣一气唯亲是用的世道来说,不仅感人肺腑而且讽刺味十足。

看完整部电影,脑海里始终摆脱不掉吴宇森的影子。可以这么说,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大都是在“黑社会”的爱恨情仇里磨炼成长的。黑帮时代是80后小时候从电影里看到最多记忆最深影响也最大的影片。之所以在看《天堂口》会有吴宇森的影子,是因为这部电影是由吴导演的学生翻拍其经典之作《喋血街头》。当然这里还可以找到《喋血双雄》的身影。可见师徒情深。有道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蓝而胜于蓝”不能因师而限制了自已的才华。时代的舞台总该有自已的要表演的地方,不仅是电影,平凡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如此。

从《天堂口》里又再一次看到了国内风行一时的“三大”电影,即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模式,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让人眼花了乱、晕头转向,看完后不知所云、苍白到无力。

尽管这部影片比起国际一流的大片还差几分火候,但比起国内先前《十面埋伏》《无极》之类的电影以及那些被改拍得面目全非的电视剧而言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值得欣喜而自豪的,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天堂口》里的天堂夜总会里露露唱着的歌声仍在耳边回荡:随便一杯酒,随便的温柔,让我不想再回头,明明这里就是天堂的入口……找到没有,温暖你的双手,天堂在天堂梦里头……随便一杯酒,随便的温柔,洗净尘缘的污垢,明明这里就是天堂的缺口……

天堂口,说是一个天堂的入口,倒不如说是灵魂倍受折磨与历炼的地狱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