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读后感:读《寻觅中华》有感_1200字1000字

高三读后感:读《寻觅中华》有感_1200字

1000字 高三 读后感

我想梦回唐朝,那个繁荣昌盛的地方;我想梦回诗歌,那个浩荡千爽的时代。  ——题记  倘若问我:“假如你穿越,你会去哪?”我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我只钟爱唐朝。”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的答案一样的,因为她太招人喜欢了,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朝代。  唐宋是分不开的,提到唐朝就会想到宋,但是人们总会用盛唐弱宋来区别她们。  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首先大在心态。  提到盛唐,就不得不提出那个曾让世界骄傲的城市—长安。长安很大,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两个繁荣的城市加起来大了一倍;长安很繁荣,东市、西市万商云集,百业兴盛,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长安很开放,有三万多名留学生,有不少人在中国做官。  唐朝的文化可以用胡汉交融,中西贯通来形容了。在那个封建的古代,这确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长安绝不会盛气凌人地把异域民众的到来看成是一种归顺和慑服。恰恰相反,她是各方文明的虔诚崇拜者。因为她知道单调意味着枯燥,丰富代表着多彩。因此唐朝敞开自己的怀抱,去追逐拥抱每一个与她亲近的“人”。唐朝也是自信的,她不畏惧任何文明,也不担心任何外来文明把大唐文明侵蚀。  平心而论,唐朝并不强大,她似乎比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元朝弱很多。铁木真率领着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但我相信,人们更对唐朝津津乐道,她像个孩子似的,对未来充满憧憬,一切都是那么蓬勃。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假如唐朝没有诗歌会怎样?  结果可想而知,天注定,诗歌与唐朝密不可分。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论唐诗,首先当然是李白。在我看来,李白永远是一个青年,他不羁、他放纵。他是一个野性行者,他四海为家、游山玩水、孤独流浪。其实李白的家境并不很差,相反,他完全可以依靠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可是那样,他又不是李白了。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属于陌生。  每每想到李白,我的脑海里总会勾勒出一个画面:微醺的李白,躺卧在悬崖边,白衣飘飘,帽子上的流苏顺着风飞扬,手里拿着一壶酒,不时的喝上几口……  说完李白,我们就要提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两人因诗相识,因诗而相互佩服。  当我漫步在书香满溢的诗歌词赋中,我往往能窥见杜甫飘飘然于书中走来,向我展开他的人生长卷。“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是雄奇壮美的人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凄苦悲愁的人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接济天下的人生……你的人生如此瑰丽多彩!你的人生如此沉郁苍劲。  唐朝,因为有了诗歌而丰富,因为有了李白、杜甫而不能令人忘却。  中国不是一个强国,如果我们想要挤进强国行列,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中国正站在一道门槛前,门槛外是无边的光明与和谐;门槛内是一片黑暗与冷寂。让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跨过那道坎儿,为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而奋斗!

上了大学,还记得你高考那年的初心吗?_12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作者:薛蔓菁

“初心”这个词近几年一直很火,似乎人人都可以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它没有“梦想”的假大空,似乎更接地气,更容易实现,可是说的人多,能做到的人依旧很少。究其因果,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心力不够,应对环境的时候,总是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就像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梦想总是变来变去,别人的梦想却能一步步实现,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你和人家心力的不同。有人把这种心力解读为定力,有人说是意志力,我觉得其实应该是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果断的行动力。有强大心力的人,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面对诱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学习交流群| 与全国同年级小伙伴一起快乐学习>>>点击加入]

在学生阶段,最常见的一种情景是,有一个人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时候,他身边会突然冒出一群人,嚷嚷着自己也要做,可是大多数人在最后还是迈不出那一步,事后只能自我安慰:“其实那件事也没那么重要。”其实他们也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下次再看到身边有人飞黄腾达了,他们也还是会一拥而上,想要试试,但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独立的意识,种种尝试只能是蜻蜓点水,自己的人生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最后这群豪情万丈的青年硬生生把自己磨成了一个不敢追求的佛系中年。

可其实我们原本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大学是塑造一个人心力的关键阶段。脱离老师、父母的催赶和监督,来到一个更广阔的的天地,认识自己,勇敢承担,我们会变得更加独立。推着自己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更加高深的专业,接触粗粝但不失温情的社会,不断演习自己的行动力。其实只要有心,在大学我们会得到飞快成长。

只是没有适当的引导,很多人还是会迷茫。我还能想起自己的当年,出生于普通家庭,对迎面而来的大学一无所知,可是心里隐隐明白,大学很重要,但就是不知如何借力,莽撞地尝试,不断试错。以至于多年后再提起,我还是会在心里想,如果当时有人给我点建议,哪怕是一点点的提醒该有多好。

想到这些,想到那些天天追问我,到底什么是大学的学生,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当我着手写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告诉你,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是当书写完后,我才发现,其实大学如何度过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我能为你提供的最好的解答,不过是告诉你如何看自己,如何独立思考。

为保证我的严谨,我收集了很多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心理知识,可是依旧不敢以一个过来人的姿势指点你的人生,我希望我们可以平等的交流,我愿意你用批判的态度来看我的故事。我希望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一盏灯,若做不了,能够给你刹那的光亮也已经足够。

借着那点光亮,你会发现,其实青春可以是清醒的,大学也无需迷茫,常规的认知不一定正确,鲜有人走的路未必荒芜,你可以放肆、逃课、恋爱、燃烧自己,只要别忘了初心,别忘了前路。

有拙特聘专家谭春波教授所著《别让高考成为你人生的巅峰——这!就是大学》已经上市了。谭教授一反传统鸡汤的温柔,以犀利的文风点评大学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大学学习、交往、生活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供崭新的意见,让你的大学生活不再迷茫。

动力不足的时候,捧书灯下,厚积薄发;困惑迷茫的时候,寻找答案,毋忘初心。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读后感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