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700字

窗外

700字 初三

诸事繁杂,又临近深冬。出校已是黑压压一片,抬手连表中的指针都看不清。想必同行的人也早已走远。

落叶铺满小路,路灯下更加暗黄,时不时还被风卷起,萧瑟的寒风更叫人拉紧了上衣。只一会,我随着拥挤的人群离开了没人愿意逗留的车站。

车厢很拥挤,也可能正因为如此,站在车里,一下子就热起来。我挤到车厢的最后,一个窗边的角落。车开动了,车内也暗了下来。全然看不见自己在车窗上的影子,只有窗外阑珊灯火映射进来。人虽然不少,但车内并不嘈杂。我卸下书包,如释重负。盯着光的来源。

车子经过大唐不夜城,在那里,灯光像是被利用到了极致,路边林立的复古建筑,层层叠叠的红瓦上,均匀的布满了闪烁的霓虹灯。把紧闭的大门都照得熠熠生辉,路中间是一尊尊被喷泉包围的铜像,就连这铜像的脸上也映着花哨的灯火。到尽头,回头望去,恍如置身于30年代的上海,只是缺少了骨子里的繁华。

再往前行进,就到了拥堵的电视塔。一路上没什么车,只是这里,车流要把路挤宽一样,疯狂塞进狭小的单行道,斑马线上匆匆的身影从未停息。隔窗仿佛都能听见鞋跟急促的踢踏声。七点的天空有了深夜的模样,没人愿意待在电视塔华丽的灯光下,只想上一辆车,回一趟家。

车滞留了很久,直到我都厌倦了窗外一成不变的景象,灯亮了。我看见窗里疲倦的自己还有不断涌上车的人群。我忙背起书包,让出了地方。过了许久,终于离开了令我感到压迫和烦闷的地段。

快到站了,我只好在摩肩接踵的车内向门口移动。从门向外望去,灯光渐渐微弱,车驶入了我最熟悉的范围。那个车站旁,只有巍巍的一盏路灯,我每天就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几乎日复一日。看到它,便有了些许放松和愉快。

终于到了车程的终点,视线也就不拘泥于狭窄拥挤的车窗。

反而是我,成了他人窗外的匆匆行人。

窗外

800字 初三

拉开厚重而陈旧的帘布,映入眼帘的是那幅落满尘灰却熠熠生辉的画作。一个穿着黄色的、样式简单的衣裙的少女,眉头微凝,手里握着一张浸满阳光的信纸,面对着半开的窗。她是在读信,垂落的卷发都来不及去拂;她其实没有读信,而是微笑着看向窗外,阳光明媚的窗外。

维米尔,是这幅画的作者,也是它不灭的灵魂。他住在荷兰的一座名叫德尔夫特的小镇,拥有一间小小的画室,画室内有一扇朝向南方的窗。这窗,多次出现在他的画中。敞开,收拢窗外阳光,给昏暗狭小的室内增添无数温暖娴静之感。

是什么让他如此痴迷于窗?想必他常常看向窗外。窗外,是德尔夫特的初春。红砖蓝瓦,幽长的小径,码头,全部被金色的阳光笼罩,闪耀着的是压抑了一冬的快乐。辛勤的妇女红裙白头巾,在自家门口洗着夫儿的衣服,点点花蕾,株株嫩草,微风轻拂——万物生长。画家痴痴的望着这一切,在晦暗的室内,摊开画布涂抹着,窗外射入阳光浸没了他的脸,他的手,他的画,有如一层金色的薄纱……

低下头,他是绘画的王者,而抬起头,他只是一个疲倦的平凡的男人。当堆积债券埋没了他时,当妻子和丈母娘的轻视击打他时,当他看向自己面色苍白,瘦骨嶙峋的儿女时,他窗外的阳光消失殆尽。他不得不画一些商业性很强的作品来维持生活,他不得不拉上窗帘以防窗外的事物使他分心。他筋疲力尽,痛苦不堪。可他还是习惯在画中加一扇窗,几缕斜斜的阳光,他让画中的主人公看向窗外,露出些许媚俗、却很心满意足的微笑。那些和他一样的琥珀色瞳仁映出了窗外的风景,那是他一生都未触及的地方。

由于生活压力与梦想破灭带来的失望,失去热情的维米尔在43岁那年悄然去世,只留下未干的颜料和不多的画作。百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位天才的优秀,他的画作价值飞升。生前,他一直痴痴地望向窗外,而死后,他终于走在了人们的窗外。

再看向这幅简单却细致入微的画,画中女孩难以察觉的微笑动人心魄。她看向的窗外已无法辨认,只有满窗用高明度颜色绘出的光,在光背后,我依稀看见的是维米尔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