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黄山1200字以上

绝美的黄山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华夏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名山,峨眉山,庐山,华山,嵩山,各有各的峻秀,各有各的美,可是没有一座山能比得上绝美的黄山。

起先,我并不觉得黄山有多秀颀,曾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却不以为然,前些天才去过东岳泰山,那巍峨的气势不是诸山能比拟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来到了黄山。

云谷寺拾阶而上,踏着清晨的朝阳,沐浴着清凉的山风,一路鸟语花香,无法形容的美。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高大的黄山松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撑在头顶驱散着暑气,透过松间点点间隙可看到山对面陡峭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奇松怪石影约可见。人在画图中……

直上白鹅岭,远眺连绵的仙山在天际漂泊,那是绝美的云,只见那仙山形成一座座云山,飘摇在天际,与下方的实景连在一起,每个人都驻足观望着这景色的微妙,天地浑然一体,分不清楚方向,周天皆是飘忽的卷云,宛如梦境,好像时光在倒流,岁月在停止,几多玄妙呵。反应过来后,又看到一块仙桃一般的石山在云中显现,此即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石头,亦称“飞来石”。又近观这山峦滴翠,姹紫嫣红,黛色浮游,畅如仙境一般,绝美到极致。人在仙境中……

攀凌光明顶,眼前一片明艳,那如梦似幻的云雾飘涌激荡,把整座山峰包围在天外云海中,这令人神往的云,聚积,消散,飘忽不定,好像一座大阵,不过一点击破,一击即灭。当人们刚想用相机记下这玄幻的一刻时,一阵风,呼啦吹过,于是,云海淡薄了,消失了…露出了一座更加绝美的山峰——绝顶莲花峰。它没有始信峰的秀颀,没有光明顶的明艳,没有天都峰的险峻,静静地,像一家之长者一般如老僧入定一般地处于群山之中高贵的气质使周边所有山峰黯淡失色,像莲花一样盛开,怒放,五朵花瓣下的绝壁把它衬托得至高无上,好像天地间唯之独尊。如果说泰山玉皇顶里的是玉皇,那么,莲花峰上的,就是西天的如来了。在莲花峰下,人们都自惭形秽,顶礼膜拜起来。整座山峰就像一座天府,屹立在群山之巅,这,是黄山的顶峰,是黄山的灵魂。人在天府里……

绝美星辰变。日暮西山,落日的余晖把云海映得玄幻之至,远方出临的闪电与绝美的晚霞落日在一起,映着云海和群山,空前的天地五重奏,雷闪的光华映射华丽的云彩形成龙卷风状的云图,晚霞的大红大紫又把整个天幕拢在一起。美,到极致!人们在这苍山龙游,空谷传幽的傍晚,接受这大自然神奇的洗礼,之后,漫天的云海又飘游而至,引人入胜,洗涤了一天爬山的辛劳与空气间的尘埃,灰蒙蒙一片片,如梦似幻,如痴如醉。入夜,凉风习习,芳草萋萋,我即兴走着山路,在光明顶上看星星。躺在光明顶宽大的石台上,放眼观望那漫天浩繁的群星,只见大熊星座的星星格外明亮,处女座,射手座以及数以亿计的不知名的的浩渺繁星,形成了一个绝美的星图,当我哑然这恬美的弥蒙时,只见天边划过一道亮光,亦流星?亦飞碟?不知其所以然,我遐想着,神思随着那道光远去,愿望以在心里沉淀,灵魂也沉浸在这茫茫无边天幕中,仿佛天之灵魂与我的灵魂融在一起,静谧,只觉生命的永恒。人与灵魂相融。次日凌晨,位于清凉台,许多人凝神屏息,静静地,在无边黑幕里,等待着日出的到来。由此,我想到亿万年前,一群群人猿也是在这片山上翘望日出的,想到这我忍俊不禁,又怕打搅了这难有之一方静谧,于是也像古猿与许多人一样翘首盼望着日出。随着时间一秒秒的流逝,太阳似乎想到了自己的职责,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探出了头,那一刻,天上地下的黑暗顿时全无了,整个天空布满悠悠的深紫,美翻了!渐渐地,紫得又有些偏红,红得又发紫,东方的云彩们绚丽多姿,像在为太阳的到来所欢庆,又像是太阳的传讯兵,太阳似乎没有耐心了,又一蹦,忽地天上变得原始般的深蓝,又有微微的淡紫点缀着,金黄色的光是太阳绝美的披风,倾洒在东方,在人们惊艳时,太阳像要捉弄人似的,躲在云层里,于是,整个云层发出微妙的金黄,像一团金黄色的大棉团在蓝靛色的天空里翻滚,跳跃。回来,在人们兴尽欲离去时,太阳似乎要挽留一般,睁开了云层,露出了半边脸,一瞬间,时间空间的法则颠覆了,金光普照在天空中,整个世界在那一刻无比的光明,天,亮了。这黄山日出,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久久不舍离去,这是人与太阳的游戏。

渲染离别。午后,直下玉屏楼,我看到了黄山的标志,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千年的沧桑让她在石缝间更加挺拔,她明天迎接着中外来客,万年而不朽。不过此时,她已成了送客松了,送我们离去。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无尽的神游,在清风云海的陪伴下,我们乘缆车与黄山离别了。暮然回首,黄山依然屹立,时光依旧流逝,好像一场梦,我一定会回来的。

绝美的黄山,屹立于华东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我记起一首诗:

黄山行

千岳羡其峻,

万山仰伊名。

群峰盘蜒异,

飘云斗转移。

奇松擎天鼎,

兀石立地奇。

天都俱为险,

莲花启天梯。

觉明何所意,

顿然入空灵。

山外云山现,

飞漫疑仙居。

魂飞千丈外,

梦萦游太虚。

飘飞入蓬莱,

对与仙人弈。

葱山流满绿,

翠谷低涧鸣。

灵动点昕茂,

溪如莺啭林。

竹海渺寥寂,

温泉暖人心。

恬美渐佳境,

不妄此山行!

如所示,亦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绝色杨梅州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杨梅州,一个充满着诗意的村名。村很小,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自然村;但名却很大,大到闻名遐迩。

都说那里有绝色风景,看山濯目,看水洗心。乙未深冬,我又一次来到寿宁,当地文友又说到了杨梅州。说到它的驿道,那条历史上曾是闽浙的要道;说到它的石头,仿佛说一个石雕动物园;说到它的山水,峡谷中的风光美不胜收;更多的说到它的那座名唤杨梅州桥的廊桥,国保文物。怦然心动,顾不得天寒地冻,驱车前往。

去杨梅州的车路有两条,一东一西,东从犀溪出入,县道,水泥路面;西从坑底来往,村道,坑洼不平。我们从东入,虽远,但途经西浦等历史文化名村,一路平坦,以至车抵杨梅州,竟浑然不知。

我们在村道旁下车,此处寥落静寂,连空气也透着冷清的气息,但我们却感到了欢欣,不辞辛苦到这冷僻处,正是为了当一回幽人。我们沿溪而行,那山、那溪,都以静谧、纯净的姿态,迎候着我们这群匆匆过客。冬季的杨梅州少有人踪,但山的翠、水的碧,鸡的啼鸣,狗的欢叫,让我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都有一种独享空灵的喜悦,不由地放慢脚步,时间仿佛停止,岁月暂时凝固。溪水在峡谷间流淌,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溪是两省的界溪,这岸是闽地,对岸是浙地。往前走上两里路,溪上有座杨梅州桥,连接着两省。

穿过平展的田畴,就进入青石铺就的崎岖山路,不时有鸟雀从草丛中倏忽腾跃,急促间留下清脆的欢叫回荡在峡谷。岸边,几只水牛悠闲地甩着尾巴;溪里,一群白鹅在活泼地扑闪着翅膀,这场景唤起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回眸……就这么来来去去的过往与眼下,我们很快走到了一处高地。拐个弯,居高临下,看到了杨梅州桥。那桥以简洁而质朴的弧线若彩虹横跨溪面,桥顶的瓦历经秋雨冬雪而变得黯淡,桥身的木也因春风夏日褪去了光泽,但那种沧桑却是廊桥无可替代的精神所在,我们以崇敬的目光,久久地注视。在这偏远的僻壤,溪流阻断了脚步,溪水哗哗,山风沙沙,跌落谷底的,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但自从有了这座廊桥,天堑变通途。

我们轻步上了廊桥,从寿宁这头走到了泰顺那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多米,但桥让人的脚步有了质的跨越和延伸,可以步履从容地走向对面的天地。这座杨梅州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同治十七年(1878年)两度重修。而眼下的桥却是1937年由乡民募缘重建的。2006年经国务院核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廊桥还牵着一条古驿道,在未通公路之前,这里是泰顺、平阳、福鼎来往寿宁的重要通道,过路的、经商的、采药的、求仙的,络绎不绝。桥板上那斑驳的印记,记录着一段热闹的时光。如今,时过境迁,鲜有人迹的廊桥像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好在这里有风有水,有兽有禽。每到傍晚,鸟儿把桥当成了家,蜂拥而至,叽喳啁啾地把日头叫没了,方才嘎然而止。而夜幕下的廊桥就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静谧之中。

我们沿着新修的木栈道下到溪滩,那里是石头的世界。奇妙多姿的窍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溪边的岩石在溪水常年的冲刷下,被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平坦如床,嶙峋如仙;而遍滩的彩石则变成海象、海狮,变成骆驼、鲸鱼……各有一番情趣与意蕴。在闽东,沿溪有很多石滩,凡能吸引人的,一定是和水完美地结合,倘若没有水的浸润和滋养,那石,就少了通灵和气韵。我们看石观水,水面上的石头,成了活态的生命体,与水里的倒影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亲相爱。往溪里打水漂,有水花飞溅,引得大家开怀畅笑,那种人与自然之间不加掩饰的契合,立即让人们恢复了久别重逢的轻松、惬意与活泼。

杨梅州最为绝色的应该算水了。水是这里的精灵,清澈、透亮,染了树的苍、草的翠,看去仿佛是液态的翡翠。它在夹岸的峡谷间沿着水道由高往低一路快乐行走、一路欢声笑语,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这种挤挤挨挨、随波逐流的团队旅游,相互感染与融合,每一滴水珠都被感染得忘了自我,被融合得失去自我。同呼吸、共命运,正是这潺潺溪水的写照。水走到了廊桥这一带,时急时缓。湍急处,水珠兄弟拥挤着,溅起一片白。平缓处,水珠姐妹礼让着,铺成一面镜。这镜里的风景层次分明、动静相宜,廊桥和岩石是近景,远景是夹岸的青山。闯入镜头的,还有那飘逸的白云和过往的飞鸟,她们都愿意在这留下美丽的倩影。

有了水,肃冬的峡谷才有了动静;有了水声,寂静的峡谷才有了声响。这条溪清澈温柔,正是感染大地的精华所在。孤寂的廊桥因为有了水才显出了价值,硬冷的岩石在水里也化成了绕指柔。溪水里有各种石雕动物,而水畔的青山间,同样有各种动物,在那,可见云豹、黑熊、猴子、苏门羚、穿山甲、猴面鹰、野猪的行踪,最常见的当数山麂和松鼠。山麂跑得快,刚把镜头对准它,在摁快门的一刹那,它已经脱离了视线。松鼠在那片百年的老树林里探头摇尾,宛如小小的精灵。这天然动物园的形成,得益于良好的植被。这一带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红豆杉、银杏、钟萼本、花榈木、香榧、杜仲、竹柏、江南油杉等国家级的保护植物,错落地分布于深山密林之中。放眼看去,郁郁葱葱。试想,一个峰峦叠翠、溪水凝碧、虫兽趵跃、禽鸟飞翔、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再加上廊桥旧梦、官台秘史、古道遗风等历史文化古存,谁个不羡慕,哪个不钟情。

人在峡谷走,如在画中游。这杨梅州被人们称为闽东的“九寨沟”,其实这样的比喻,是为了比照不得已而为之。就这么短短的一段,就让很多去过九寨沟的同伴爱上这里了。当地人说,那峡谷很长,但越往里走,风景越是神秘莫测和妙不可言。这话我们完全相信,当我们跃跃欲试、试图稍加纵深时,却被人阻止,毕竟已是午时,下午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活动等着我们,只得停止了探寻的行动。

去往坑底的路上,我如痴如醉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如今,被大气雾霾和城市丛林包围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多少畅快呼吸的空间。人的烦恼一古禄多了,每个神经被尘事绷得紧张兮兮的。一片败叶飘零、一朵残花凋谢,都感到兔死狐悲。于是,人们一得闲便遁山林隐田野。在那,可以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可以寻觅历史与当下的结合。毕竟每个人都有一颗与大自然匹配的探秘之心。跋野岭古道,涉山溪深涧,寻觅中,你还会发现,横亘面前的距离有多长,前方就有多美妙的玄机暗藏;来时的路有多么曲折艰辛,回时就会有多么熠熠闪光的收获。

我们从西离去,走得是一条村道,好长一段只是土石路基,凹凸不平,但我们却不觉颠簸,想来个个应是眷恋着这方绝色山水,心无旁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