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50字

农村

650字 五年级

早晨,天还朦胧,似有人故意铺上了一层银纱。

雾环绕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模模糊糊、看不清路。远处的鸟儿在啼叫,用清脆的歌声迎来一天的开始;在离这里不到一里的地方,一簇茉莉花丛散发着他们独有的泌人清香,让路过的人们渐渐陶醉其中……

早晨八时,雾散了。天空蓝得透亮、蓝得晶莹,几朵白云,不,与其说几朵,不如叫几丛白云,它们在悠闲地飘,不受拘束。一天正伴随着时间慢慢流逝。

村庄里有一条小胡同,最后一间住着两个孤寡老人,老人的女儿嫁到了别人家里,两个人住在只有三四十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但旁边依山靠水,景色迷人。他们不枉费早晨的悠闲时光,老奶奶做好了一碗面条,也不知好不好吃,先撒上几粒葱花,然后再舀一勺热水,拿上一对刚刚用镰刀削好的筷子,这便是一对农村老夫妇的温馨早餐。

老伴心中很满足,张开嘴巴狼吞虎咽。正中午,也是老奶奶做好饭,今天的午餐并不那么丰盛,就只有一盘炒黄豆。午睡之后,老伴拿着耙子、牵着一头老牛出去耕田,这时皓日当空,三十七摄氏度的高温让老牛不能忍受,在痛苦地呻吟。这个老爷爷带了顶草帽,但没用,不到几分钟,细细的汗珠覆盖了整个身体,然后长起了血红血红的水泡,就这样走向田园。

下午五时左右,家家点起了灶火,村庄浸溢在如过年时的火红气氛里。“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呃那边和……”老伴唱起了《刘三姐》,节奏使人,歌词令大家欢喜,这是经典的客家山歌,也是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两位老人的生活让我们实在觉得可怜,开水面能让他们如此满足,这是幸福的味道。日复一日的耕耘生活让他们学会让烈日屈服于自己。都市人无法体会的,更是那颗憨厚老实的心……

游杭州(二)中国丝绸博物馆

650字 三年级

中国丝绸博物馆依山而建,它位于玉皇山路和莲花峰路的交界处。

我们走进丝绸博物馆,灯光很昏暗,墙壁的四周陈列着各个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了解到蚕是从卵变成幼虫,再从幼虫结出蛹,蛹的里面会钻出成虫,成虫会交配,之后会下出卵,下完卵后的不久成虫便会死去。而蛹经过人们的加工就变成了丝绸,人们再用丝绸织成衣服、棉被、袜子等物品。

参观了博物馆,我懂得了丝绸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虽然工艺比较粗糙,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用衣服顶替兽皮了。在先秦时期,制造衣服的设备得到了改进,从原始的手动织布进化到了用织布机织布,变成了手脚并用,因此解放了两只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北朝时期,丝绸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丰富,已经学会在一件衣服上使用2~3种颜色。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学会了在衣服上织一些精美的花纹。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在衣服上添加5~7种颜色了。在元朝的时候,因为特色和风格,所以衣服的颜色变得越来越少。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政权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服装的设计又回到了当初的兴盛。清朝虽然是满族人统治中国,但是衣服上的颜色已经多到有十几种、二十几种了。近代,人们穿得衣服变得朴素、节俭,便没有了以前那样的华丽。

我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很大的丝绸路线分部图,丝绸之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航海之路、第二种是沙漠之路、第三种是草原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们会运输陶瓷、丝绸等物品,人们把物品放进箱子里,再用茶叶将箱子填满,这样物品就不会损坏了,有时卖茶叶赚到的钱比卖陶瓷、丝绸赚到的钱还多出好几倍呢!

丝绸的文化源远流长,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