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向往——火把节_1200字1000字

火的向往——火把节_1200字

1000字 六年级

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的六诏之主皮罗阁早有并吞其他五诏之心。于是,在某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皮罗阁命人用松木造了一幢楼,叫松明楼,并相邀五诏前来观赏。

其实,他的用心是恶毒的。他乘着五诏主在松明楼开怀畅饮酩酊大醉时,狠心地叫人一把火烧了松明楼,五诏主全部死于大火当中。

五诏主中的邓赕诏的妻子慈善夫人早就识破了皮罗阁的险恶用心,但她又无法劝阻丈夫不去赴宴。于是,她把自己的金镯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她一得知丈夫被害得消息后,匆忙赶来寻找丈夫的尸体。她用手刨开焦炭和灰烬,十指磨破,鲜血淋漓,染红手指。她凭借那只烧不化的金镯子,终于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尸首。后来在火把节这天,为纪念慈善夫人对丈夫的忠贞,妇女们就有了染红手指甲的习俗。

慈善夫人的丈夫被害后,皮罗阁又要霸占慈善夫人。慈善夫人坚决不从,并率领精兵据守邓郯城。然而终究寡不敌众,敌人攻进了邓郯诏城,慈善夫人因此投井自尽。后来人们每到慈善夫人的忌日,就要燃起千万枝火把来悼念这位坚强的夫人。

这便是火把节的传说,反映出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场面极其壮观,喜气浓厚。

第一天称为“都载”,意为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心爱的衣裳。村村寨寨宰羊杀牛,大摆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香味芬芳四溢,令人垂延不已。夜幕降临,人们会在老人们提前选好的地方搭建祭台,并请“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第二天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称为“都格”,意为传火。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早已梳妆打扮好前往祭台聚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射箭、斗牛等传统节日活动。小伙子骑马奔腾,骏马在草原上飞奔,小伙子英姿飒爽……姑娘们则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优美的“朵洛荷”舞蹈。这一天最重要的要数彝族人民的选美了。老人们要根据传说中的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根据传说的阿诗玛美丽大方、聪明机智的形象选出美女。这一天夜晚,老人还要点燃火把让子孙接过,意为传火。这一天晚上,人们围着大篝火唱啊跳啊,一直闹到深夜。

第三天意为送火。这一天是整个火把节的尾声。当晚吃毕晚饭祭过火神,人们便在相约好的地方相聚。由“毕摩”诵经,祈祷火神、先人和菩萨保佑子孙平安,给人间带来欢乐和丰收。人们还要将火堆、鸡毛等东西用大石头压住,喻为压住魔怪,保全家人丁兴旺。最后,山上山下的人举着火把相聚,千千万万的火把像点点繁星,组成一条庞大绵长的火龙。所有的火把都堆成一个巨大的大篝火,喻为万众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彝族的火把节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火的向往——火把节!

六年级:莫影月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天之王者——鹰_600字

600字 六年级

每每看到,天空中有鹰矫健的身影划过时,心中便会涌出一种澎湃的向往之情,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鹰,鸟名。嘴弯曲而锐利,四趾有钩爪,性凶猛,食肉。这便是字典上对鹰的解释。我还知道,他虽没有艳丽多彩的羽毛,娇小玲珑的身躯,没有空灵清脆、悦耳动听的叫声,但他有一颗敢于搏击天空、直冲云霄的心!

纸鸢是风筝的意思,而鸢呢是鹰的意思。在风筝当中,老鹰形状的风筝飞的最高最远,所以风筝也叫纸鸢。即便是纸糊的老鹰,也依旧有一颗对天空充满向往的火热的心!

你知道鹰能在蔚蓝的天空上划出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的背后隐含的他多大的努力与痛楚吗?这些,你都不知道吧。

在教导小鹰飞行的过程中,母鹰会狠下心来把幼鹰的翅膀折断,再从峭壁、断崖上扔下去。让幼鹰在恐惧死亡的情绪下燃起求生的欲望,忍着翅膀被撕裂的痛楚用力拍打翅膀飞起来。拍打翅膀是为了让血液供血速度加快,使伤口在短时间内快速愈合,让翅膀变得坚硬如铁,更有力。而且过长的翅膀也不会成为幼鹰飞翔的累赘。

也有些幼鹰因体质较弱而被活生生的摔下悬崖,溅起一朵又一朵的血花。或许你会说:“真残忍!”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就是这样,只有竞争力强的才能生存下来,而弱者必然会被淘汰!世界就是这样残酷,只有活下来的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鹰,它不愿享受在豪华笼子里以自由为代价换取的荣华富贵。只因它是鹰,是真正的鸟中王者!

它向往的是——搏击那蔚蓝而高远的蓝天!

六年级:董淑娜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