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汉语700字

捍卫汉语

700字 初一 散文

都德的《最后一课》一直以来就深深地震撼我的内心。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无法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直至今天,在“英语”世界“殖民”的今天,法国仍旧以举国之力“捍卫”法兰西语言的尊严,法兰西语言学院是专门负责督察法国文学报刊中法语不规范行为,而法国的外交官被规定,在任何正式的公共场合中,都必须用法语发言……

我们源远流长的汉语文化是否到了应该被捍卫的时候呢?

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巴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可是如今,汉语似乎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外来快餐文化横行中国的时候,外来语言也极大地冲击着汉语的地位。

汉语,我们的母语,如今已爱莫能助岌岌可危,等待我们的捍卫。据中国语言学会的调查,在如今成千上万的注册商标中,有百分之五十是“洋”商标,采用外语名称固然无可厚非,可怕的是那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四级过不了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使如今很多的学子毕业后写文章是漏洞百出。

我很敬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颁奖仪式上,杨先生坚持用汉语发言,捍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母语的应有地位,尽管杨先生的汉语不甚标准,尽管杨先生只是一个美籍华人。但凭此对汉语的拳拳赤子之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敬佩杨振宁先生,他不仅是学术上的巨匠,也是人格上的大师。

有人比喻如今的汉语就像一条流行的牛仔裤,尽管是新的,却洋洋洒洒地打着几块补丁。媚俗、低级、粗滥的语言就是这些“补丁”。我真的不希望我们流传千百年的汉语,被司马迁、鲁迅等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汉语,就此露出衰亡的征兆。

捍卫汉语,捍卫我们的母语!

捏出来的“欢乐”

550字 初一 记叙文

大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多么幸福,以前只有去泥坑玩玩泥,哪有现在的橡皮泥。说的也是,今天我们就畅快了一回,让爸妈美死了。

林老师让我们捏一捏橡皮泥,感受一下当“泥塑家”的滋味。首先,我们小组为造什么而犯难。魏姝敏说:“做个福娃怎样?”“太复杂了”我们齐声说。“不然做香蕉喽!”,“太俗气了。”快嘴的颜辰昱答道。我们争得脸红耳赤,最终选定要造的对象是:懒羊羊。魏姝敏使用三大绝招:捏、搓、揉。才把身体做好。又开始做起头发,“懒羊羊的头发是便便”不知从哪冒出一句。魏姝敏拿起一小块橡皮泥,搓成长条,旋三圈后把剩余的部分捏尖,然后把头发小心翼翼地装在羊的头上。用同样的方法做出了尾巴安上。黄思婕搓了两块小小的椭圆形当眼睛粘在脸上,不知谁把眼睛捏尖了,我们捧腹大笑,其它组的成员的目光都投向到我们这边来。我做脚,把脚压得扁扁,真像鸭脚一样啊!“太可爱了,我们帮它取个有趣的绰号吧!要不就叫便便?”黄思婕语音刚落,大家一听,哄堂大笑。颜辰昱在“便便”的身上用橡皮泥做出个字母“B”。其它组的人都来看我们的作品,有人说:“便便,便便,真是欠扁。”惹得我们哈哈大笑。这个“便便”忒可爱!吸引了其它小组的成员前来参观。

其它组的作品也都新鲜出炉了,瞧!橡皮泥paty多好看啊!横行霸道的大螃蟹,活泼可爱的小鱼,别致的企鹅……各种海洋生物,别具一格;那不是鳄鱼吗?经过巧手捏出来的鳄鱼依然那么凶猛,可怕;还有那条龙,造得惟妙惟肖,仿佛一条金龙在云中飞舞!……

今天,我在捏泥中得到了欢乐。

(指导老师:林共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