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捐髓救母感人肺腑650字

男孩捐髓救母感人肺腑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这句诗歌大家并不陌生吧!是啊,从小学开始,人人嘴上都在背这首《游子吟》

,对于我们已经滚瓜烂熟了,但很少有人理解深刻的含义。

直到今天,我才从一个男孩的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回报母亲的精神。这是一则感人肺腑的故事,曾感动过互联网世界,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们,也被很多媒体相继报道。主人公的名字叫邵帅。他的年龄才12岁。12岁,如花般绽放的年龄啊,对于很多同龄的孩子来说还不会自理,还不会懂得感恩。而弱小懂事的邵帅却还要休学,放弃全国大奖,忙碌疲惫地照顾母亲,撑起了整个家,还毅然选择捐献骨髓。原本应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12岁的江苏男孩邵帅却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1岁时父母离异,12岁时母亲邵丹身患白血病。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已经付出的够多了,就每天照顾母亲,为母亲做饭、做事这一点,甚至连很多大人也无法做到。原本有晕血症的邵帅,在做出为母亲捐献骨髓的决定后,每次抽血都还十分镇定,没有儿一丝抱怨。为的是什么?是感恩母亲、留住母亲的殷殷希望。“我只想和母亲在一起,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邵帅说。可是,这个家庭是不幸的,有了邵帅的深深的爱,还要面临着钱的危机,老天真是太不公了,还差20余万,几乎像一座高山一样将他压垮。但是,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时暂时的,成功还在后头了。后来,有了更多人的纷纷捐款,无私帮助,他们一家终将会度过难关,走向幸福。

“不一般!”“震撼!”“感动!”“干得好!”……拥有2万多名粉丝的扬子晚报微博上,“邵帅救母”成了最热话题,博友们纷纷“围观”、发、留言。博友感叹:“感谢邵帅,唤醒我们心底“最本真”的感情;感谢读者,与我们一同关注邵帅。让我们一道,延续、传递这份人间“最本真”的爱……”

愿邵帅永远保持这颗爱的心,让爱在人世间继续传递吧!让我们更多的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关注邵帅!记住他吧!

男孩李浩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男孩李浩是个最安静的孩子。他面色很苍白,因此无端地让人觉得他很虚弱;滑滑顺顺的头发紧紧贴着脑门,以至于他一低头别人就看不见他那长长细细的眼睛。他久久地维持着这个姿势,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除了看见他神经质地扭在一起的双手痛苦地缠绞着。

“李浩!”

李浩迟迟疑疑地抬起头,前排的同学都齐刷刷地过头来看他,他急忙站起来,但挂在椅背上的书包把椅子猛地压得向后倒去,发出很响的一声“啪”。教室里出现了几簇零星的笑声,他苍白的脸“刷”地红了,耷拉着脑袋,原本扭在一起的手指分开了,胡乱地抠刮着泛黄的书角。

很长时间,教室里维持着这种沉默,李浩一直低着头,长长的刘海遮住了眼睛。看着眼前的这个小男孩,保持着这种姿势,这觉得这个新班级的工作也许该从他开始。

这样的姿势也出现在李浩家黑黑小小的厨房里,每天晚上他都要这样摘着菜,微弱的气息几乎淹灭在黑暗中。穿过前面油腻腻的走道,推开门,就可闻到一股巨大的中药味,他的妈妈躺在床上,疲惫地睁开眼睛看着我,边吃饭边诉说她病痛得多么厉害。李浩沉默地低着头,时不时因为母亲的絮叨愧疚地看着我。

他的邻居走过来,趁李浩打开水的空当告诉我说,这孩子自尊心强,不愿别人捐款救助,常常自己捡废品藉以维持生活。我不由的重新打量面前看似怯懦时则坚强的男孩,庆幸自己发动学生捐款的念头未出口。

第二天,我向校长汇报了情况,并想出了一个能令李浩接受的“捐助”方法。从此,学校里多了个护养盆花的护理工,图书室里有了一个工作认真的借书员,校报多了一个严谨的校对员……李浩接受了这一方法,工作的要求使他逐渐地乐于与人交往。

虽然这不是我的首创,但让15岁男孩的天空多一份蓝,成为自立的典范,我怎能不为自己这一想法感受到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