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挪威交换行前的一次转变_1500字1200字以上

记挪威交换行前的一次转变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粗略估计一下,喜欢他已经有六年了,他回国也有三年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YFU中国来我们学校宣传,我也是那时才知道了他们的国际交换生项目。不同的是,一般的交换生项目,目的地都是英美加澳新这些英语系国家,而YFU的项目不一样,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选择去一些非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当交换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项目囊括的国家广,我才上了他们的官网,才发现他们竟然有挪威的交换生项目。  我是一个习惯了先斩后奏的人,我没有第一时间问父母的意见,而是第一时间发邮件给了YFU中国的老师,因为那时候已经离开始招生过去3个多月了,而挪威这种北欧国家,一般全国只有一个名额。收到邮件之前,我一直在想怎么和父母说比较合适,但终究还是没想到。当第二天那边的老师回邮件跟我说周六还有最后一场招生考试,而我收到邮件的那天是周五。我不擅长说服别人,我只能在回家路上和父亲说了一路去挪威的优势,但至少,他最后同意我去参加考试了。  笔试部分是类似雅思考试的听力和阅读测试,虽然初中时去过美国但因为混不下去又回国了,但至少这种考试对我来说已经不在话下了。考完笔试是“游戏时间”,其实是为了考察申请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想认识。最后的面试,是对口语和材料的审核。就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进行面试的其中一个老师问我,“你的第一志愿国是挪威,第二志愿国是丹麦,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别的国家,类似于德国法国?因为你今年申请的实在是太晚了,丹麦现在已经确定没有名额了,挪威的名额现在不止你一个人在申请,但是最后我们只能选一个人。”原本冷静的我突然变得紧张,但还是回答老师:“暂时还没有考虑过,如果今年的申请不到,那我就明年再申请吧。”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我知道,明年我已经高二了,想再出去交换,家里人应该也不会同意了。  面试完以后,老师让我回去等邮件,不论是否录取,都会发邮件通知我。我是2017年12月中旬参加的面试,一直等到2018年1月23号,我才等来了老师的邮件。我看到提醒时,没有马上打开,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我被录取了我会不会情绪失控,我也不知道如果我没有被录取我会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个事实。  那天的晚些时候,我终于打开了那封邮件,当看到开头的“恭喜你”三个字以后,我已经知道了邮件的内容,我不知道要怎么样形容我那时的心情,我只知道,这份录取通知书撑起了我心中倒下的那一片天。  当然,在我申请成功以后,身边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选择挪威这样一个小国家?如果当时选择去德国不是应该更好吗?  我也很好奇如果不是因为他,我会不会选择挪威作为我交流年的目的地,我甚至不知道,我会不会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  和他分开764天以后,我第一次产生了去挪威找他的想法,所以当时才申请了挪威的交换生项目。  我记得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说过,“他捡起了我已经支离破碎的心,我以为他会缝补,结果他只是把她揉的粉碎,最后他化作风,吹走了我沙子一般的心。他带走的,是我的一片真心,是我对活着的希望,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全部念想。自那以后,我只能用廉价的欲望填补那颗心空缺的位置。”  今天是和他分开的第963天,我去挪威前的第41天。我也终于想明白,人生在世走这一遭,要经历很多坎坷,但是总要留下一些到晚年时值得回忆的东西。如果一直活在他带给我的阴影里,那这一生过的有什么意义?那不如让这次的交换生项目给我的人生开个新的头,毕竟我未来一年的经历,是很多我的同龄人不可能有的经历。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多闯一闯,到老了才有讲不完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呢。  你好,我叫张逸彤,新的人生路上,请多指教。

温和的预演_12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如今回望过去,政史地生在之前的三月中完全翻转了世界,而如今更强大的力量——大五门已然取而代之。  老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从历史螺旋形上升的路径来看,不妨将小高考与高考视为两次工业革命的极度凝缩,从历史的角度回溯过去兼展望未来。  如果将前一年半的小四门学习视作知识的原始积累,那么小高考号角正式吹响的标志就是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尽管一月初便开始停课,但直到年级里唯一的“4A大佬”的出现为止,大家仍然是悠悠然未引起重视。正如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惊醒了西欧的美梦,危机的出现才代表着奋发的开始。于是寒假,在这个知识原始积累高速推进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完成思想的转变,以适应小高考的潮流。当然我们也不免看到,如西、葡那般不注重原始积累的人,结局就是在期初考试中摔得粉身碎骨。这次势力划分崛起了许多新的人物,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大五门选手,有的渐渐落后,有的紧跟潮流,一种分化的势态开始显现。  在这段时间以及之后两周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态度与方法的差距所造成的截然不同。如果只有态度而没有方法,那么或是永远记不下十二本书,或是记下了也永远做不会题目、看不懂材料;倘若只有方法而没有态度,那么依靠小聪明而取得的战绩永远只会昙花一现。怎么走个人特色化的学习道路,如何利用好书本、试卷、老师、同学等资源,这是小高考带给我们长久的思考之一。  我们为何可以称小高考为“温和”?因为相较于“一分千人”的高考,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利共赢而非群雄逐鹿。在最后的两周里,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如一、二战前那种硝烟的气息,相反,学习小组蔚然成风,张口闭口“来考你一道题”,这种同一阵营的合作互助策略,无疑是面对90分划A的上好策略。至于每年必有的控A说法呢?其实阿非利加洲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然而这又毕竟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其重要性可以类比为高考之“预演”。无论从哪个层面看,这种近似于高考的应试教育、夙兴夜寐的努力模式、曲折中前进的学习方法探索之路,都仿佛在猛烈地宣示:高考就要到来了。这种全面铺开结合重点攻克的学习模式,其实是对学习能力的极大改造和提升。之前十几年的教育就如同人类直接依靠自然界的现有资源来生存一般,这种学习能力的改造就是主动去将“无用”的零散的知识加工成体系的“有用”之物一般,从而以极高的效率来进行个人知识的整合。这未免有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然而对学习能力强弱的筛选,正是在这个阶级逐渐固化的社会遗留的一条狭窄却又唯一的通道。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上看,这也是人生道路的初步预演。  正如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小高考留给我们的也应当有思想上的转变。作为往后可能都要沉浸于数理化演算的学生,一种历史观的角度,一种政治思维的延伸,一种哲学思辨的运用,他们究竟留下了多少,能否对学习生涯甚至整个人生起到促进作用,这其实是最高的、思维层面的影响。  如此看来,4A与否仅是漫长道路上的微小插曲罢了——荷兰可以落后,日本可以崛起,今日的我们,不仅见证着历史,经历着历史,也在创造着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