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转身,它即浮云900字

你若转身,它即浮云

900字 高一 散文

缘来则聚,缘去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人这一生,梦,不能做的太深,深了难以清醒,醒来便是痛。情,不能投入太真,真了全是伤,伤到无以复加。

一份好的感情,是两心相依的温暖,是相濡以沫的陪伴。想起来是,不自觉的微笑;念起来是,暖暖的味道。很多时候,当一份过往已变得无可回忆,牵挂便是多余。虽说,一切众生皆有情,可是,一切有情皆过往。

若被忽视,又何必作贱了自己。若不被珍惜,又何必苦苦去维系。学会放弃,是洒脱离开的美丽,更是自信的魅力。时间,不要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感情,不要倾注在不懂珍惜的人身上。有些主动,别人不理就算了;有些在乎,他人不觉就罢了。何必用真心换来伤心,最后只剩寒心。何苦用重视收回漠视,最终只有无视。心里有你的人,不会让你等到心痛;心里没你的人,等再久也是没有用。没有人值得,你把身段一再放低。你是唯一,必须要有自信的魅力;你很珍贵,所以要活得很高贵。

日子流水一般滑过,终于学会安静了,学会将自己慢下来,留意一些往日忽略过的美。你会发现,其实岁月是宽宥的,待你不薄。学会将琐碎的日子过出新意,简静岁月里,安排好自己的一颗心,一半浅喜,一半深爱。有时总是想,爱就要轰轰烈烈,要情欲炽盛,于是乎,爱的本质就完全的改变了。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倦,会累;一个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神伤,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美。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如果你早认清你在別人心中沒那么重要,你会快乐很多。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离开一个错的人,才能遇见一个对的人,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相信有一个人正走在与你相遇的路上,人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你若懂得,就请珍惜。

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达不到温暖,就不具备任何意义。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当你回归内心的安宁,不再计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圆满中,当下即是归处。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内心满足即圆满;若内心不知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而是苦乐随喜,悲喜随缘。

就算终有一散,也别辜负相遇。好好相遇,好好告别。我以为感情会怎么伤人,后来才晓得,你若转身,它即浮云。

你被苹果砸过吗?

1200字 初一 散文

提到苹果很容易想到牛顿。我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好像“万有引力”是被一只苹果砸出来的。这令我相当纳闷,我也被类似的水果砸过,可并未由此诞生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不是第一个被苹果砸到头的可怜人,牛顿也不是。但为什么最终由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不是牛顿之前某个被砸到的人呢?

也许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牛顿多问了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千百年来苹果总是从上往下落呢?这就是所谓的质疑的精神,也是一种质疑的能力。面对苹果落下,这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却在牛顿的眼中具有新的意义。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大胆质疑的魄力,都是质疑能力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这种能力就是能对并敢于对现实生活中现象多问一个“为什么”的能力。

这种质疑的精神就是牛顿走向成功的开门钥匙。

但是仅有钥匙是不够的,在治学和做人上要想有所作为,还必须具有能推开成功大门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能力,即一种探究能力?

苏轼曾在《石钟山记》里写道:当时因质疑石钟山得名的缘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苏轼自己也十分怀疑,于是“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经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缘由。石钟山在那里一直存在着,也有很长的历史了,而去质疑它得名由来的人却寥寥无几。由此看来,敢于质疑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是正如苏轼在《石钟山记》里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又可见只是质疑仍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能够“于不疑处有疑”,更要亲身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所得。陆游诗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样看来,牛顿不是第一个被苹果砸到的人,也可能不是第一个对苹果下落质疑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对是第一个深入探究、并付出行动的人。也就是说,牛顿不仅敢问一个“为什么”,而且更比-般人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如何去探究。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日常生活中身边有着各种各样大家都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看法或现象,但真正治学做人有所成就的,都是善于在平凡中发现奥妙,并用心探究的人。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春天一到,百花盛开,但花开花落也是有一定顺序的,每年桃花总是比梨花先开,这在大家眼中只不过是很寻常的现象罢了,似乎也很少有人问到为什么。因此在初中一节劳技课上,老师问到这个问题竟无人可答,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而是因为质疑后并没有去探究,所以当然一无所获。后来老师亲自带我们去观察、去研究、去查阅资料,最终才让我们有所收获。原来每年立春过后,天气仍是比较寒冷,只有梅花等较为耐寒的花才仍然坚强开放。桃花虽不喜寒,但对温度要求较之梨花也要低得多,所以当惊蛰之后,气温刚有所回升,桃花就会迎春绽放。而梨花只有等到小满以后,才会适应温度,露出雪白的花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并明白了治学做人必须要质疑,更要寻根究底才会出成果。

敢于质疑已经十分可贵了,因为它已经给人一双敏锐的眼睛,而在质疑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探究。因为它给人一双勤奋务实的双手,只要能把质疑和探究的精神镶到每个人的治学做人的理念中去,那么下一次被“苹果”砸到的我们也一定会感叹,“苹果”砸得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