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那条路450字

忘不了的那条路

450字 高一 散文

明净的路,文学的路,过去的路,未来的路,都幽幽远远通过我的心田。我忘不了那纯净的雨水,忘不了那朗朗书声,更忘不了那条清幽高远的路。

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在那青石板上,我漫步在那条古色古香的小道上,沉浸在雨水的给我的幻想之中。河对面那几棵高雅的桃树,在朦胧的烟雨中显得更洁净,高雅。且不时有花瓣被雨点打落,落入柔软的泥土中,沉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棵小草在雨的浸没中生长,无数的雨点散落在清澈的河中,顿时绽放出朵朵水花。此时此刻,那条路被烟雨笼罩,好似一个世外桃源。哦,那是一条让人迷醉的路。

走着走着,远处传来阵阵悦耳的声响,是什么?听,“要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不是雨声,是书声,那嘹亮的读书声,好似一曲源远流长的歌曲,又好似催人奋进的进行曲,震撼我的灵魂。哦,那是一条文学的路。

我继续走着我抬头望了望远处,那是一条望不到底的路,两路旁有肥沃的泥土,我轻轻播下那颗颗种子,许下美好的愿望,明年春天,他们将开花结果,为春天增添一番乐趣。哦,那是一条未来的路。

那条通往我记忆的路,有崎岖,也有青山绿水,幽幽曲曲的通往我以后的人生之路。我忘不了那条路……

端午节习俗

650字 初二 说明文

在潮汕地区,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吧:

首先在端午节,我们必须要吃粽子,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呢?是因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还有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潮汕的端午还有一种吃的习俗,那就是吃栀粽,栀粽的主要原料有栀子、浦姜、糯米浆(粿浆)等等。因为栀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会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聪明的人想到执纱线,牵拉切粿,成为一小片,粘着盛于瓷盘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来就是赛龙舟了。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但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节习俗还有很多……大家感兴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