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老师友谊战700字

第一次老师友谊战

700字 初三 书信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中学校长收到一封建议信。内容如下:

“如今教学真枯燥,上课学生想睡觉。

老师只管照书教,死读书来很无聊。

教育政策在改进,考题变得越新颖。

如果方法无变化,分数再高也为零。”

校长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召开了全校职工大会。就如何教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且,还分为了两个派别。分别是“保守顽固派”和“开放活力派”。(大概是以年龄为分界线)以下是现场的讨论内容记录:

老师甲(身着中山装,戴一副老花镜,年龄大概40几岁):“我觉得吧,这个教书啊,还得遵从古人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为国家效力的栋梁啊!”

老师乙(身着剪得零乱的牛仔裤,脚踩耐克的最绚运动鞋。年龄大概20几岁):“反对,现在是21新世纪,大家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像当初为了吃口饭,当今的学识反映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素质水平!所以,教学应以人为本,活学活用。”

老师甲:“本来读书就很艰苦,要有一种读书的气氛。学习就要严肃一点,认真一点。”

老师乙:“为什么学习就只能这么枯燥呢?为什么读书就不能灵活一点?读书毕然是辛苦的,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调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读书就是一种娱乐!“

老师甲:“这个学习就是要不停的学,要靠死记,所以要多背。以前选状元不都是要精通四书五经吗?”

老师乙:“光靠背书是仅仅不够的,因为天下间的书实在是太多了。试问,您是否可以背下天下的所有书?我认为最重要的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甲:“……”

校长:“我认为两位老师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本人还是比较赞同乙老师的看法。毕竟现在时代不同了,那教育方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如今,学习也应当成为一种娱乐。我们要改变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那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乙老师去办吧!”

一个月后,校长又收到了一封学生写来的信。又是一首打油诗:

“课上同学举手答,老师不再是苦瓜。

上起课来笑哈哈,课堂融洽气氛涨。

不念书啊活动办,其实里面尽知识。

轻轻松松学习好,看见考卷喜洋洋。”

校长看后会心的笑了。

第一次老师友谊战成功的落下了帷幕……

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感

900字 五年级 叙事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首古诗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盐骱?任髯樱迸?ㄗ芟嘁恕!

今天我就讲讲这首古诗吧!这首诗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一次,苏轼乘着船在西湖中饮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兴而作此诗。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待着人们去采摘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湖边的孩子们在欢乐地玩耍,欢笑声、雪飞声,融合在一起,谱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生在杭州的我不禁感叹:西湖真美好啊,我们的家园真美好啊!我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细心呵护我们的西湖。愿诗中的美景常在,愿我们的西湖更加婀娜多姿,愿我们的家乡永远美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