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梦想1000字

吃货的梦想

1000字 高一 散文

她是一个大大咧咧,在外人眼中几乎是没心没肺的孩子。她过的很惬意,从来不在意外人的眼光,哪怕别人的眼神凌厉的能将她刺死好多次。她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要求,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定义,只要过得舒心,自在就好。

她曾经半开玩笑半自嘲地说道:“既然我很荣幸成为了吃货的一员,那么只要有吃的就好,别的应该都无所谓,我的人生可以少掉很多东西,哪怕被全世界遗弃,只要有吃的,我就还有满满的慰藉。”

我曾经感叹她简单的追求是多么令人震撼,也曾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个不慕名利的人感到欣慰。

还记得,中考前我曾和她谈理想,我问道:“中考后你将有什么样的打算?”她双手托着脸,充满期待,无限憧憬的说:“我想去学一门技术,或者是做糕点,或者是做西餐,然后自己开个蛋糕房或者是西餐厅,不管有没有客人,只要满足自己的胃口就不错了。”我看到她两眼发光,在说起自己的梦想时显得十分亢奋,精神抖擞,脸上幸福的笑容就足以展现她的心是多么容易满足。我不禁感慨:多么单纯的愿望,多么真实的幸福啊!

她的成绩一直都不容乐观,总是在班级倒数前几徘徊,不过她很豁达,认为成绩只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自己不能被一纸分数而左右情绪。许多人都在埋怨她这是胸无大志,平庸无能的表现,可是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虽然说一个人的梦想可大可小,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同样都是梦想,也就不能化分成三六九等,不能指责谁的梦想卑微,不能主观的判断谁的梦想高贵,也不能借用拿破仑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表示对微小梦想的唾弃的认同。我认为,只要有梦想就应该好好的经营自己的梦想,在各自或瞩目或平庸的职位上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自己梦想的肯定。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制定梦想的同时,要先审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而后再量力而行。不要说“啊,我们老师说了,目标要放长远,要有伟大的理想,所以我要当国家总统。”想当国家总统的那份壮志确实不错,但又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呢?都想当总统阿,全国上下不想当的人应该不好找吧!但总归要明白一个道理:总统也只有一个啊!

《好吧,貌似题外话说的有点多。)

自从中考以后,我和她分别将近一年之久,再次相见,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我们同班,老师在上边不厌其烦的讲着古文,她在下边打瞌睡,我悄悄的提醒:“喂,老师在看你呐!”

据说她按自己的想法在一所食品职业学校学习,她自豪的说:“我会做一些食品了呢?相信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我笑着说道:“乖乖,真希望你的梦想早日实现,我去尝尝你的手艺,然后再骄傲的向别人宣传,去我同学那里吧,她的手艺很不错的。”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的记忆戛然而止,我笑了,眼角却分明还挂着两地清泪。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五年级:邵琳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