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读书500字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500字 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老师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老师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历史的脚步走进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已经可以钻到海底,飞到别的星球,借助电脑和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聊天。总之,中国已经崛起并逐渐强大起来。

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位老师,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让不久的将来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为中华崛起之后的更加强盛而读书、学习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00字 高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它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育,只是我们似乎都丢了一样东西,“为什么而读书?”可能这是很多人都不曾思考的问题,只是听从父母的,跟从社会的脚步,却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很多人觉得读书学习时间很枯燥的事,却又摆脱不了,常常会做出一些很幼稚的举动,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但归根究底,读书,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变成一个更高级趣味的人。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那么中国也将成为强国。有人说中华已经崛起,中国也成为强国,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读书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何为崛起?何为强大?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这些都是通过读书得来的,读书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道理,做人的道理,如果连人都做不好,那么这个国家也不可能强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也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别的国家交流文化,世界似乎连在一起,不再是各个孤立的板块,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才不断涌现,就没有现在这个局面。在书里,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不足,同样也可以在书中找到让自己更强大的办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在我们心底铭记这个信念,只有这样我们长大后才有资本有能力去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祖国给我们的恩情。

我很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也很自豪,拥有一个这样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