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伤400字

单伤

400字 初三 散文

单伤(二)

软绵绵的灯光照亮了我短浅的目光,

夜深人静…

明月也弃我而去,

留给了我无尽的思念和哀愁,

单单有墙上的余影相伴,

惧怕灯残影尽后只留下了我陪伴孤独,

泪流满面的我面对不可逃避的现实。.

留下的只有叹息。

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

泪水无情的划过青春的脸颊,

多日的无奈委屈也随之而下,

泪水横流的我早已不顾男儿气概。

冷冷的风吹在脸上有一种刺心的凉。

此刻的我只想摘下面具痛哭一场,

让眼泪来洗刷这颗布满尘埃的心。

昔日的欢乐早已烟消云散,

昨日的悲伤也如过眼云烟。

溜走的是让我痛不欲生的感情,

我付出的是…。竭尽全力的真情。

然而回报我的是那擦干又流出泪水的无情。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嘲笑现在的我。

或许我也该想想我的未来。

苦泪和心伤在笔头无奈的倾泻,

耳畔又想起了那软软的话,

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身上,

我无力的倒下,

这次又是谁支起我信念得力量。

懦弱无能的我只能在这寂静的晚上,

将自己的悲伤难耐的心声一泻无余。

黎明消无声息的划过天边,

正如当初悄悄消失在天际。

留给了大地一片茫然。|欢迎欣赏|

单县羊肉汤

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单县羊肉汤,是鲁西南(山东菏泽)著名小吃.

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亦写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他们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 单县羊肉汤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其正式挂牌面向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国名菜谱。

单县羊肉汤选料和烧制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三年龄青山羊为主要原料,尤以单县黄河故道和大沙河两岸的羊为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两窝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睾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讲究。主要制作过程是先将50斤水添入锅内,烧响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垫底,再放入斤鲜羊肉和羊杂(羊杂下锅前分别用开水氽一下),然后用大火烧开,用竹编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开锅后再用3斤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尔后将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陈皮、杏仁等佐料下锅,再熬制分钟即可。盛碗时加少许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

.蒜苗沫即可食用。

烧制单县羊肉汤有三条关键,一是选用平原地区农家饲养的羊。这样的羊不光吃草,农家经常喂点剩饭或粮食,羊长得膘肥体壮。山区的羊不行,熬出的汤发黑且不鲜洁。二是佐料的选用要适量,多了则料味出头,少了则腥膻不除。三是用火要大,使锅内一直处于沸腾状态。使羊油快速融化,与水互相撞击,达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状。如火候达不到,则水是水,油是油。凡熬制好的羊肉汤,勺子在锅面打个花,往下一舀,往桌面一滴即凝成油状年,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在单县城开设“三义和汤馆”正式挂牌经营羊肉汤年,三家分开。由于徐桂立制作精细,不断改进提高,在竞争中占了上风,远近驰名,被公认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

1948年12月20日,刘伯承、陈毅来单县,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乔石、杨得志等相继来单县,都品尝了单县羊肉汤,均赞不绝口年12月2日至3日,胡锦涛视察单县,单县人民以单县羊肉汤热诚招待。

单县羊肉汤由于受羊、水和熬制技术的限制,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扩散较慢。近20年来,已发展到苏鲁豫皖和东北及北京等地。

为了解决携带和保鲜问题,二十世纪末,单县有志青年张世河敢想敢干,自筹资金,经多次试验,成功制作出了固体羊肉汤和罐装羊肉汤,投放市场后受到人们欢迎。

单县羊肉汤的的特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皮、采用青山羊肉加白芷、桂花椒炖煮乳汤。切碎熟羊肉,加乳汤、蒜苗、香辣油,趁热食用。香辣鲜爽,不腻不膻,配油炸多面食,相得益彰。已有200年制作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