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00——迎奥运演讲稿1000字

期盼00——迎奥运演讲稿

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全中国人民都在期盼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因为二OO八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是十三亿华夏儿女,遍布全球的所有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久的等待,作出了太多的努力,积聚了太深的奥运情感。

难忘2001年7月13日,第113次国际奥委会全会把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授于北京,把传递奥运会火炬的终点,点燃奥运圣火的地点选在北京,这是新世纪给北京的一次新机遇,这是全世界人民对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国际奥运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决定。

众所周知,旧中国民不聊生,饿孚载道,“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中国人民体质衰弱,寥寥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百般凌辱!新中国如红日东升,光芒万丈,照亮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如巨龙腾空飞舞,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万象更新,万紫千红,万马奔腾!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尤其是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强大的中国奥运军团一次次扬威国际体坛,雄壮的国歌一次又一次在各个世界级赛场上空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际竞赛场馆!随着二OO八年的临近,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进入倒计时,整个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围绕一个崇高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的华夏子孙都在奋发图强,做好本职工作,全力以赴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让北京举办一次奥运史上最精彩动人的奥运会,这是中国体育运动员的共同期盼,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值此之际为迎接奥运的到来我们要“诚信友爱”,倡导友谊的精神。“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就是要和善、友好。从古致今,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友谊的故事,成为世世代代传诵的佳话。正是这种友谊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更应当提倡友谊的精神,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同学们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用友谊化解矛盾,用真情沟通心灵。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友谊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当赛场上不同肤色的选手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当跑在前面的运动员主动给后面的运动员让路的时候;当同场竞技的运动员把比赛设备借给对手的时候;当志愿者远赴他国为两国的友好作出贡献的时候,我们能不为这种真诚的友谊而感动吗?我们能不为奥林匹克的友谊精神而高唱赞歌吗?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少年儿童应当做好准备,争当友好的使者,把友好的情谊送给各国运动员,送给各国来宾,送给周围所有的人。

家乡

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电视上,很多人都知道常熟市蒋巷村是我们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蒋巷村到底啥样啊?百闻不如一见。8月20日是个星期天,我带着照相机,兴致勃勃乘车来到这个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处的全国文明村、国家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

一进村口,我们就看到中英文对照的“全国文明村—蒋巷村人民欢迎您”迎宾横幅,大道两边夹竹桃、冬青等绿叶红花一路簇拥着把我们迎入了美丽的村庄。

沿着路标所指,我们首先来到农民别墅区。只见一栋栋别墅,白墙红瓦,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我赶忙拿出照相机,咔咔连拍了几张。啊,我左看右看,这哪里是什么农村,就是一个漂亮的城市小区。平时听爸爸妈妈说,像这样一栋别墅在常熟城里要两百万钞票呢。看起来,这儿的农民真富裕啊。瞧,这张照片就是我在别墅区拍到的。

穿过别墅区,不一会我们就来到蔬菜园、老年公寓、度假村、服务中心和农民乐园。在这儿,蒋巷村俨然已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了。漫步在村民蔬菜园中,秋风拂面、菜花飘香,各种蔬菜茁壮地生长着。老年公寓,小桥流水、绿草盈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村民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蒋巷生态园内,公鸡在地上啄食,鸭子在水中嬉戏,母猪憨憨地低下头吃食,鸽子还在咕咕的叫着,梅花鹿静悄悄的在吃草,好一派田园风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乡风文明,干净整洁。

2004年3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参观蒋巷村时说:“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连总理都这么说,今天我又看了几个地方,蒋巷村真是一个富裕的江南人间天堂啊,名不虚传。

然而当时光到四五十年前,这儿却是“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地方。由于偏僻闭塞,地势低洼,这里经常发生瘟疫。那时有话说“一把锄头二斤铁,拿勒手里总想歇”讲的就是血吸虫病给蒋巷村带来的灾难。我查了一下资料,血吸虫病人的肚子有两个西瓜那么大,四肢无力,瘦弱,蒋巷有一个叫黄米泾的自然村在1957年竟然有一半人家因患血吸虫病而死绝。即使到了六十年代,蒋巷村的血吸虫病发病率还高达70%以上,那时的蒋巷村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这些事被我从该村的陈列馆的照片中印证了。

是谁让蒋巷村从万户萧疏成为人间天堂?任何一位来到蒋巷的访者都不能忘记那位佝偻着肩膀、稍微还有些罗圈腿、脸色黝黑的常德盛爷爷。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抱着这个精神,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常德盛从蒋巷村第十生产队会计做起,四十年如一日,把蒋巷建设成为一个年产值1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45万元、户均一套别墅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听爸爸说,他们村有一个常盛集团,下面有造房子用的钢结构、新型建材、金属制品、槽钢等四个公司,农民当起了工人,村干部当上了总经理,赚的钱有一部分又回到了农村,妈妈讲那叫“工业反哺农业”。

今天的收获可不小,我不仅从爸爸那里知道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真实地看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再见了,蒋巷村;再见了,常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