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秋风楼800字

遇见秋风楼

800字 高一

秋风楼对于我而言,始终是个神话。

汉武帝登上秋风楼,倚栏杆,远眺,见脉脉青山,黄河滚滚,顿生英雄迟暮之慨叹,不禁高唱“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冷淡的秋风吹起了龙袍,要见的佩玉叮叮当当的附和,冠上的帽带拂过白鬓,英雄最终也是老了。“怀美人兮不能忘”,这是刘彻的呓语,更是对自己的警示。鸿鹄之志不能忘,香草美人不能忘。

秋风楼下有一条窄窄的通道。前望蜀,后瞻秦,漫步至此通道中,便感到身心通透的寒冷,这是来自历史的慰问,让人冷下心来思考:秋风楼的美的确是个传奇。

秋风楼的美是历经千年的。秋风楼因《秋风辞》而得名。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瑟,鸿雁南归,汉武帝泛舟黄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数千年来,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临祠祭祖,虔诚叩拜,感念祖德浩荡,吟诗作赋,留下了大批妙文华章。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秋风楼的变迁,只能从浩瀚的史册、后人的言谈中慢慢寻找。

秋风楼的美是雄伟壮观的。它位于后土祠正殿后。站在秋风楼的脚下,仿佛直入云霄。近前仰视,更觉得了自己的渺小。楼分三层,楼高32。6米,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观劲秀,实为河东现存古建筑中之精品。站在高台上,四处眺望,一片片碧绿的麦田,一株株茂密的果树,一阶阶美丽的梯田,一幢幢绿树间的农舍,尽收眼底。在建筑业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还是被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

秋风楼的美是震撼后人的。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高大的楼船,听不到古朴的箫鼓,我们只能从后人隆重的祭祀仪式中,产生无尽的遐想。秋风楼像一个长大的孩子,几千年来守护者自己的母亲—后土祠。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以宽广的胸怀,滋养着一代代的生命。我们要像秋风楼一样守护着自己的母亲,像爱母亲一样热爱这片土地。此情若能延展,整个地球村便会是一个祥和的家园。

秋风楼已经坚韧地屹立了千年,人的一生如惊鸿飞逝,而一座楼却穿越了时间,在此与我相遇。秋风楼还要将他的美流传于世,当我转身离开,我也还要坚强的奋斗一生。

成长的滋味

650字 初一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一个小小的初中生。不过只度过了我漫长的一生中的小小的一个十三年。但是我为什么有了时间匆匆的感叹呢?照理来说历尽沧桑的老年人才应该有这种感叹吧!可是我却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了岁月流过肩头的的那种说不出的伤感。

在记忆的长河中我翻出了我四岁时的照片。

还记得那年我从张家口回到老家时,爷爷奶奶家里有一个门坎,大约有三十厘米高,是那时我小小的身体的四分之一。那天爷爷奶奶在门外迎接我们回来,我被爷爷抱了起来,那是我平身第一次被爷爷那结实的胸膛温暖,爷爷把我放了下来,我心情很兴奋,我迫不及待地想冲进屋子里,"拍"的一声,我被那门坎所绊倒,我没有哭。拍拍土我又再次冲了过去,又是一个跟头。可是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妈妈拿起相机,把这一瞬间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在六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了爷爷的家。此时爷爷家的那个小小的门坎已不是什么翻不过去的"小山"了。我抬起脚轻轻松松的进了屋,第一个看见的就是那个早已秃光了的头顶---只见爷爷微笑着把我抱进了怀里,不,应该说是我把爷爷抱进了怀里。爷爷此时已瘦了一大圈,我离开爷爷,走进了我小时的小书房,那一张旧照片此时正静静地躺在书桌上,照片早已泛黄,里面隐隐约约能看见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我——六年前的我。

六年时间,能让一个以前高不可攀的门坎变得如同虚设,能让以前的强壮的爷爷变得面黄肌瘦,能让以前发亮的旧照片变得早已泛黄,我呢?我变了吗?我从以前的无知变得逐渐成熟。我在这岁月的长河中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时间所剩无几,那么,我们能干点什么呢?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吧!

让我们在三年后的某一天一起体验成长的滋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