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到爱的距离1200字以上

从爱到爱的距离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10岁

父亲是那种沉默寡言的男人,除非喝了酒。

她记得,她是从10岁那年开始恨父亲的。那年,父亲喝多了酒,狠狠地打母亲,她和弟弟在一边看着,幼小的心里,细细密密地织满了仇恨,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

父亲在村里,是村委会主任,在普通的老百姓眼里,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官了。但在她眼里不是,她看过很多书,知道有上一级的领导,知道有比父亲大得多的官。所以,她看不上父亲在村里的举止,别人一点儿小事,他就拿架子,说,啊,这是个原则问题,这是个党性问题。她在日记里写着:我的父亲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村委会主任,我恨他。

父亲嗜酒,村里人家每每有大事小事,总会喊父亲过去帮忙。这种事情他还是比较热心的。喝酒之后的父亲,常常和村里人坐在一起,红着眼睛猜拳。她看不懂,但有一点她知道,那是一种很令人讨厌的活动。

父亲也请乡里的大小领导在家里吃饭,母亲便忙里忙外地伺候。她看不惯那些人,隐隐觉得那些人就是来破坏她的生活的,让她写不成作业,看不进去书。

她想,长大后,自己绝对不会做父亲那样的人。

所以,幼小的她便学会了顶嘴,学会了伶牙俐齿地还击。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每当父亲说是,她便想尽理由说不,说到父亲无言。彼时,他会狠狠地瞪她,说:“看我打你。”她会倔强地抬起头,看他的眼睛,但总是在三四秒钟后败下阵来——父亲的眼神里面,有她看不透的东西,也有一种令人害怕的权威。

邻居对父亲说:“你这个闺女厉害,从小就这么会讲理。”父亲狠狠地说:“不成材的东西,就会顶嘴。”

她暗暗听到,更觉难过。她更恨他。

18岁

她在城里的高中上学,每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回家一次。

父亲依旧在村里面做着村委会主任,每次回到家,都能看到他陪着下乡的干部喝酒。这种情形,往往让她厌恶地走到一边。她宁愿坐在小屋里想心事,也不愿意看到那屋里的场景和父亲有点儿谄媚的笑容。

她更加心疼母亲,这个小女人,从来都是父亲的附庸,不大声说话,言听计从。

那个时候,她心里隐隐会想到自己的以后,自己绝不会像母亲那样,找一个这样的男人;为了点儿小事,请人吃饭;气不顺的时候,拿自己家里人撒气;在外面,永远是一副好人的模样。

于是,星期天的时候,她借口学习忙不回家,除非没生活费了,去家里拿一次,但她都是张口向母亲要。对于父亲,她很少说话。父亲也很少为了一件事而说她了。如果母亲不在家,她就找借口出去,到同学家里,避免和父亲单独在一起。

有时候,父亲到城里来公干,也会到她学校里看看她。他在传达室那里等着,半天的工夫,总是能与传达室的那个看门老头聊得火热。她慢慢从教室出来,走到那里,淡淡说一句:“来了?爹。”

父亲会回过头来看看她,眼睛里没有亲切,只是平淡地答一句,回过头去继续跟老头聊点儿话尾。完了之后才转过身来对她说:“你妈说让我来看看你,一切都好吧?”

到底是自己的母亲,母女连心。父亲这次来,恐怕是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才来的吧。她想起母亲在她每一次回家的时候,都在自家的门口向她来的方向张望,心里一酸,眼睛有些湿。

“那你好好学习。”父亲的话还是很简单,他心里是没有这个女儿的,她想。看他蹬上车子,然后热情地同老头打招呼,看她一眼,就走了。

有时,父亲会带点儿钱给她,说是母亲让带给她的,她更感激母亲。她在日记里写道:父亲有点儿虚伪。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拿给母亲看,母亲激动得将手擦了又擦,又将通知书拿给父亲看。她注意到父亲脸上的变化,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个成功的标志,起码值得他拿去炫耀一次。她隐隐觉得,父亲的嘴角有点儿抖,说了句:“真是的。”

她不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接下来的几天里,父亲将乡亲们聚在一起请吃饭,邻居又说:“你看,你这闺女真是有本事。”她期待父亲能说几句夸她的话,但他只是笑了两声。她有点儿失望。

走的时候,父亲送她到城里坐车。临上车时,他对她说:“上车别多说话,到地方后马上打电话过来,你娘想你。”

她狠狠地咬嘴唇,女儿是娘的心头肉,怎么能不想呢?

27岁

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了省城,在一家小公司上班。男朋友是另一个城市的,大学同学。

她结婚时,父亲坚持要男方从家里娶亲,她有点儿生气。男朋友家里并非权贵,还要找车,还要跑近二百公里的路程,她试着与父亲商量,却一点儿商量的余地也没有。父亲是保守的,相信一贯的传统,女儿家,就要从家里出嫁。

她说不通父亲,只好与男友商议,男方家里倒也爽快,男友说:“只不过是多花些钱罢了。”

成亲那天,她一早就听到父亲起床,接待乡亲们。她一个人躲在屋里,有村里以前的小姐妹进来,笑着同她闹,喜气很快就在小房间里漫开来。等到她上车的时候,却看不到父亲,母亲将她送上了车,她哭得泪人一样。上了车,她悄悄地问坐在车上的弟弟:“咱爹呢?”

弟弟的回答让她吃了一惊,他说:“咱爹去屋后了,我看他抹着眼泪走的。”

她心里一酸,父亲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掉过泪。

按乡里的规矩,新娘子上了车,是不准再下车的。她觉得难过,却没下车。出村的时候,远远的,她看到屋后,父亲蹲在那里,身形很单薄,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似乎在擦泪。她的心里有些疼,但很快,车子远行,将那个背影落得远了。

新婚的日子很快乐。回家的日子毕竟是少数。每一次往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总是母亲。有时,母亲将电话给父亲,说:“孩子的电话,你也接一下。”

父亲接过电话,两边往往都会有一两秒钟的沉默,这种沉默是尴尬的。父亲总会说那两句:“工作还好吧?生活还好吗?”她在这边说:“好。”听着父亲越来越苍老的声音,她往往会觉得心酸。

闲下来的时候,她在日记里写道:父亲老了,我长大了。还记得自己曾经恨过他,只是每一次看到他又多了白发的时候,便忍不住想,哪一根是由于思念这个不在身边的女儿而变白的呢?

32岁

弟弟也上了大学,家里的田也少了。秋后,父亲打电话,说要到城里来,看看她和小外孙。

丈夫出差去了,她一个人在家。本来说好是上午的车,可是到了中午,父亲还没来。她将孩子放到邻居家,去车站接父亲。刚走到车站,听说一辆出租车撞倒了一个乡下人。她猛地惊呆了,拼命地向出事地点跑过去,眼泪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哭喊着跑到那里,见围了一群人,她不顾一切地挤进人群。出租车前坐着一个乡下人,正在那里同司机讨价还价。

见她哭着挤进来,那司机和乡下人都怔住了。她哭着哭着,便笑了起来。众人都看她笑话,说:“这个女人怎么了?”她顾不得,挤出人群,正好看到了一边的父亲。

“爹,你怎么了?你没事吧?”她擦了擦脸上的泪说。

父亲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举一举手里的礼品说:“转了一上午,想不起来买什么礼品,也不知道小外孙喜欢不喜欢。”看着父亲手里大大小小的许多包,她又笑了,说:“爹,你还用买什么礼物?”心里酸酸的,看父亲有点拘谨地笑着,她忍不住想哭着抱抱他。

走到街上,阳光从身后照过来。什么时候起,父亲的腰也变得佝偻起来了?父亲小心地躲着身边的车,眼睛却看着她,嘴里说:“小心,你看你,走路怎么不看车呢?”她说:“城里人不怕车,就像乡下人不怕狗一样。”

父亲笑了,眼角的皱纹在瞬间拧成了绳。

父亲看到小外孙,也像个孩子一样,将小外孙抱在怀里亲了又亲,说:“姥爷最疼你,只疼你一个。”眼睛里的疼爱,像是要溢出来一样。

她有些愣怔,往事如粉尘一样散开来:记得在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将她抱在怀里,说疼她,用带胡子的下巴扎她的脸……她觉得心酸,想起以往的种种,想起母亲对她唠叨说父亲半夜起床,说是做的梦不好,非要母亲打电话给她,他自己总不好意思打过来。母亲对她说:“你爹想你,但总是要推到我身上。”

泪当时就落下来了,她借口准备饭,跑到厨房去。在那里淘着米,眼泪却不住地流下来。晚上,她在日记里写:从爱到爱的距离,是忽然间的发现,是自己的父亲,还是那从不说出口的关怀。

从爱到爱的距离

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爱到爱的距离有多远?地球到月球?遥不可及?伸手触及?爱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其实,爱——蓦然回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直都在身边!

——题记

好久了,我都从茫茫词海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将父亲的形象树立起来,因为父亲从来不用言语去表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陪伴我的大部分都是母亲。可当我回想起那一幕幕镜头时才发现,那根本无法去表达。

第一天小雨

老爸平常沉默寡言,除非有什么天大的开心事,或喝了酒。

我记得,那年我七岁,清晰的记得父亲第一次打我。那时,父亲喝了好多好多酒。中午,快上学时,我向父亲要五毛钱零花。父亲当时一听就火了,不给我一分钱,还特别生气的拿起擀面杖向我挥来,疼得我撕心裂肺的叫唤着,眼泪如瀑布般倾盆而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父亲生了那么大的气。不仅这样,父亲还对我大吼大叫,说我太费钱……于是,幼小的心里,便细细密密得知满了仇恨,并延伸至每一个毛孔。

父亲是农业部主任,在员工眼里也是个官,但在我眼里,他不是,通过读书,我还知道有比父亲更大的官。所以我瞧不起父亲的举止。别人一有事,他就摆起那领导架子。

那时,我们还在小县城,父亲工作并不忙,所以就经常找一些朋友,同事们来家里打麻将,那麻将与麻将之间的“疙瘩”声,如雷贯耳。还有父亲与朋友,同事们的那些烟味儿,让我在家说也说不成,待业待不成,所以我认为那是一种令旁人所厌倦的活动。

后来,学校开家长会,我再也没有让父亲去过。

所以,幼小的我便学会了顶嘴,父亲说一句,我会回十句,很多次,都被打了。再后来,索性就不好好学习,整天除了与他顶嘴,就是疯玩。邻居对父亲说:“你娃能行得很!”父亲不带有一丝感情,冷冷的说:“就会顶嘴,光会要钱,学习还屁不顶。”这些话都被我听见了,我咬了咬唇,把眼泪吞了进去,变得更恨他!

第二天阴

九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全家人都搬到了渭南,当然我也就跟着转到了这座城市。

父亲依旧没有变,我有好几次回到家,都能看到父亲与朋友,同事们聊天,开心的不得了,而母亲却只有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那个下午,我没办法安心看书,写作业,母亲也忙来忙去的招呼着,没有一丝怠慢。还有好几次,母亲不在家。我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躲避父亲,找借口出去找同学,以至于见不到父亲才甘心。

有一次,上学期间下了倾盆大雨,买带伞,父亲拿了把伞来到学校送伞,我欣喜若狂地跑过去,以为父亲自己终于想到我了,于是,依偎在父亲旁边,说:“爸,你来了?”父亲冷冷地说:“给你伞,你妈见下雨,让我给你送伞,你赶紧去上课。”听后,我心里万分失落。是啊!母子心连心,骨肉相连,那是肯定的。于是,我更感激母亲。父亲有点儿虚伪,太假。

上三年级时,拿了“三好学生”奖状,于是,开开心心地跑到父母那里给父母看。母亲很是开心,可父亲脸上依旧没有变化,说:“真实的,考了那么一点分,都能拿‘三好学生’。”后来,有父亲的朋友夸我,父亲的脸上还是和冰山一样,只是嘴角微微上扬。我——失落。

第三天晴

转眼,现在的我已经14岁了。就在前几个月,我在为七年级考试考砸了而苦恼时,父亲将我拉回了现实。暑假里,疯狂地汲取知识,父亲也开始没日没夜的帮助我,我问父亲:“为什么我妈不帮我,而是你?”父亲支支吾吾地说:“你妈让我盯住你。”

我的心再一次失落。

看来,还是“知我者,为吾娘也。”就在前几周进行了一次月考,进步了好几十名。我对母亲说:“妈,谢谢你让我爸陪我,盯我,要不我都不知怎么办了?”母亲含笑而说:“哪有,都是你爸啦!他想让你进步,又嫌我不行,所以他要帮你,但又把功劳全推给我。”

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爱与爱之间的距离,是忽然间的发现,是疼我的父亲,还有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关怀。现在,回首过去,想着曾经的恨,我笑了……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二:李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