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荔枝的故事900字

两颗荔枝的故事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是啊,我们真应该想一想:“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我生长在农村,对外界接触有限吧,我切实感受到了“民生改善”的变化巨大;不是么,这从我家吃荔枝的故事上就可略见一斑…… 

暑假时买了二斤荔枝,一家三口吃两天还没有吃完。当我要把剩下的两颗荔枝扔掉时,爸爸阻止了我,给我讲了他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的故事。 

爸爸是个教师,素来有两袖清风的好口碑,怎么能向人要东西呢?我蛮有兴致地笑着听,可后来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爸爸刚刚从地垄沟爬出来,有幸参加了教育工作。由于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搜集丰富的材料,把一篇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诱人,那些像爸爸一样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不禁口生津液,都心驰神往于荔枝的甘甜…… 

说来也巧,爸爸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讲完课一周后的家访时,他居然看到而且尝到了荔枝。 

原来,学生冯艳萍的爸爸当客运站的站长,可以说是学校所在那个小镇中交际最广、神通最大的人。他听女儿说学“荔枝”一课中,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地好吃,就专门让在海南的战友托人空运捎回了几斤荔枝。当知道期中考试后要家访,就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鲜。 

可能是因为“挡不住的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矜持,忘记了自重,不仅吃了一颗,还仰着脸向人家要了两颗。爸爸解释说,要荔枝并不是为了满足口福――其实,他半点也没有体味到苏轼吃荔枝时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享受和神韵,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在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300里,能让自己那已经年逾古稀的父母在他们有生之年知道荔枝啥样,尝尝荔枝啥味。 

说到这儿,只见爸爸先是长叹了两声,接着又说赶上了那个年代,自己因为两颗荔枝就违背了“当教师要两袖清风,决不拿学生一针半线”的誓言,居然向人家讨要了东西……之后爸爸竟是一脸的无奈和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和奶奶的遗像,再就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所以向人讨要荔枝,完全是为了爷爷奶奶,是身为中华男儿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不觉得爸爸做错了什么,那只能是当时经济状况下所产生的畸形而美丽的行为罢了。唉,物质生活条件,直接影响着精神文明啊! 

如今不同了,连三岁的孩子都认识荔枝、吃过荔枝,也决不会再有教师放下矜持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了。究其原因,不言而喻:这是时代前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民生改善了。 

暑假一件快乐的事

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云南省昆明市的舅舅家。那里四季如春,可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到了昆明,舅舅告诉我们,这几天,可是云南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热闹、又好玩。“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一个传统的节日。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美极了,这次可真来的是时候呀!

晚上,我们全家和哥哥、舅舅乘车去“云南民族村”,大门外屹立着一个巨大的火把,好威武啊,门上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烫金大字,非常气派。我兴奋极了,连蹦带跳的拉着哥哥就往里冲,冲进村里,有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中,各少数民族宗教习俗,文化各有不同,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还没来得及看够不知不觉走到了团结广场,看到很多人高举着火把,边唱边舞好不热闹啊!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忍不住了,赶紧戴上可爱的面具,和哥哥拿着舅舅买的火把,来到点火的篝火堆跟前,点燃火把。很快,我们就融入到了那种热闹的气氛里,高举着火把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围成一个圈和着欢快的节奏唱着、跳着,真像一个大家庭。

时间过得真快呀,眼就到了该回家休息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云南民族村”,告别了难忘的“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