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桑椹1200字

童年的桑椹

1200字 初三

六月,乘风而来,似一朵绚丽多彩的花,绽放在阳光下。花开俏笑,暗香浮动,甜甜的回忆便溢满了整个六月。

夏日的午后,细碎的阳光似为田野缀上了点点碎金,微风轻拂而过,夹杂着缕缕香甜的桑果味儿,将我紧紧环抱住。那是一种美好的味道,甜甜的,糯糯的……

“快点儿,嘿!别落下了!快跟上!”阳光下,一群孩子们奔跑在田野间,他们娇小的身影,在绿意中肆意地穿梭,若隐若现。天真烂漫的笑容,浮现在他们的脸庞。他们笑着,嚷着,快活地似林间的小鸟,奔跑在田野中。

“到了!到了!快来啊!”跑在最前头的孩子先嚷了起来。我们加快脚步赶了上去。停下急促的步伐,仰头看去。哇!眼前无数高大的绿树似巨人般包围着我们。翠如玉般的绿叶缀满枝头,肆意地生长着,那耀武扬威的劲儿可毫不懈怠。叶与叶之间挨得很紧,几乎快要融为一体。浓密的树叶间,镶嵌着似珍珠般小巧玲珑的小果子。阳光下,隐约散发出一种淡紫的光芒。这儿一颗,那儿一颗,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绿叶遮掩着它们,却依旧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孩子们一阵欢呼雀跃。我们手脚并用,双手努力抓住树干,小腿儿一个劲往上蹬,迅速收缩,整个身子牢牢地贴在树干上,紧紧地抱住树干,似毛毛虫一样,使劲扭动着身子,奋力蹬着双腿,往上努力攀爬着,脚下的树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们踢掉了不少。爬到枝丫处,我们轻身一跃,翻上树枝,一手抱住树枝,一手轻轻拨开身旁的绿叶,忽然惊喜地发现,叶片之后似乎隐匿着一颗圆圆的小球。轻轻地拨开那片叶子,果不其然,寻得了一颗桑果。圆圆的,小小的,暗暗的紫色,那么诱人,一股淡淡的清香悄然钻入我的鼻间。淡淡的甜意充斥着我的大脑。我深吸了一口气,贪婪地吮吸着这份清香。我不由得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捏住它,往外稍稍一用力,拉了拉,它便摇晃了几下,滑入了我的手心之中。我缩回了手,将它放在袖口上仔细地擦拭了一下,微微张口,它便滑入了我的口中。细细咀嚼一番,一种凉丝丝的清凉在唇齿间弥漫开去,甜丝丝,软糯糯的,略有甚微的酸味。这股甜味,溢满了我的口腔,又顺着喉咙,向下滑去。很快,我的全身都似乎被这甜味所贯穿,我的心也浸没在了那份甜蜜之中。口中果肉已下了肚,那份甜意却依旧徘徊在口中,很久,很久……

显然,这无法满足我这只小馋猫,我又开始四处张望,寻找着下一个目标。树下,孩子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各种点子,只为夺得那甜甜的桑果儿。他们东奔西走,在桑树间穿梭着。有的跟着我爬上了树,有的找了个木棍去打下来,有的胆儿小,只得蹲在下面到处“捡漏”……

晴朗的午后,早已浸没在香甜的桑果味儿中了。一群孩子似小精灵般,在树林间奔走。忙活了一下午,边采边吃,那一张张小嘴巴呀,满满的,全都是了紫红色。衣领上,袖口上,裤子上,全沾上了紫色的斑块儿。满手的,满衣兜的,就连那满帽子的,全都是采来的桑果儿——留着回家吃呢!

黄昏时分,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渲染成了红色。夕阳下,桑树林也被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孩子们,捧着满满当当的“战利品”,往家里跑。远处,那娇小却又愉快的身影,逐渐远去……

那份单纯而甜蜜的桑果味儿,是属于童年的。而那萦绕在心头的记忆,却永久地贮藏在了心间。

记忆里的花生

1200字 初三

小时候,一到夏末,家中,便忙碌了起来——花生,成熟了!

这时候的花生叶,才黄了一点儿,如同金翅蝴蝶,在风中扇动着翅膀,这是成熟的标志。外祖母说,要趁早挖出来,因为,这样的花生,才是又香又嫩的。外祖父常说,煮着连壳儿吞,炒得叽里呱啦脆。“嚓嚓嚓”,外祖父操起铲头,利索地捅着。几下捅完,一个个饱满的花生便映入眼帘,特别爱它们的那种清香,不如桂香的浓烈,也不似茉莉的甜腻,只淡淡的,像小猫的爪子般,挠着我的心,痒痒的。仿佛春日偶尔拂来的小风,调皮地在鼻尖遛弯儿,令人着迷。

可,挖出来的花生,是连着茎,带着叶,沾着泥的。而拣花生就更是一件乐事儿了。特爱那种一大把一大把拽下的满足,是乡村人特有的豪放。更有时抓着刚出土的花生茎,使劲儿往硬物上撞,霎时,花生伴着碎泥乱飞,令你逃窜不及,那种畅快,前所未有,是你与土地亲密的接触。

将拣好的花生装入袋中,再把大袋大袋的花生抛入河中。当袋中的花生与河水接触的刹那,水花四溅,还和着泥,一大块地方便似太极八卦阵一般,半清半浊,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愉悦的光泽,花生土生土长,虽洗去了土,但它们的血脉,是相通的。

被洗过的花生,倒入锅里,加上水和些许盐调味儿,用小火闷煮,便可食用,但是,这样做成的花生,易馊,过几日便不能吃了。因此,外祖母每年会将洗好的花生,放在日光下曝晒三四天。这时,脆脆的花生壳儿中溢满了阳光那温暖、柔和的味道。然后,将花生连着壳儿倾入大锅里,撒入大半包盐,用小火烧,柴火在炉膛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热闹非凡。金红色的火舌在炉膛里跳着欢快的华尔兹,屋里开始弥漫着香味和盐的咸味了。外祖母见时机已到,便操起大铲子,不断地翻炒着,“哗嚓哗嚓”,大铲子铲起一满铲,又一转儿,再来。就这样,花生壳儿渐渐从黄白相间变得焦黄了。心中很焦急:快啊,再不快点儿就要焦了,焦了可就不能吃了啊!外祖母也不再添柴火了,翻炒的速度也慢了些。锅上蒸腾着滚滚白烟,如小白龙一样缓缓上升。这时,我和小伙伴们蜂拥向前,围在灶台旁,早已垂涎三尺了。张开小手,争着抢着去夺那“白龙”,使劲吸着喷香的味儿,不亦乐乎。这种味道,像阳光般,暖暖的。

外祖母见我们这馋样,小心地从锅里挑出几颗大花生,在手中轻轻吹了吹,一颗一颗地分给我们:“乖孩子,吃吧。”将花生置于鼻前,贪婪地吸着这种味道,香气四溢。迫不及待地剥开壳儿,呼,真烫!嘟着嘴儿吹着,腮帮子鼓成了个小气球儿。又将两粒花生放在手中端详着,它们竟没焦!浅红色的外衣下包着的,是微微泛黄的花生。急不可耐地将花生塞入嘴中,大口大口地嚼着,越嚼越香。咂了咂嘴儿,余味无穷。外祖母眯着眼,不施黛粉的脸颊上飞上一朵笑意,粉唇轻启:“小馋猫。”还不忘抚着我的脑袋。

在那样的上午,阳光热热烈烈,扬扬洒下。那种幸福与快乐,日渐湮灭于滚滚红尘,再没人给我炒花生了,即使吃到了,也没有当年外祖母的味道了。

隔着喧嚣的尘世,仿佛看见了灶台上袅袅升起的白烟,浓郁的花生香浸泡着陈年的梦,成为我心底永远也忘不掉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