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奥运1200字

梦想奥运

1200字 六年级 写人

梦想奥运

一瞬间,一回首,我们都会惊叹。

因为,我们以为只过了一天,但哪里知道,时光已飞逝了三年。

电台、广播,甚至博客网站,到处宣扬、呼吁着同一句话: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他们用言语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奥运的憧憬、希望,还有激情。

2001年,北京的申奥成功,中国人民为此沸腾,为此骄傲,为此欢呼。

现在,已经是2007年了。别的不说,就说我现在的感受吧。真的很激动呢。

记得2004年期间,奥运会在和平之城雅典举办。当天晚上,我坐在爸爸膝盖上看转播。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在众多鼓手演奏的希腊古典音乐声中,徐徐拉开了帷幕。亲人感叹之余,欢呼之余,我充满好奇心地问爸爸:这是什么活动呀?他耐心回答我说:这就是奥运会啊!

奥运……

骤然间,它,在我脑里扎了根。

不止这样,每到周末,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视收看关于体育类的节目。

好象,我也开始……重视起奥运了,不,应该说是我们的中国。

它像一把虚幻的钥匙,不知是何时开启了我紧锁着的螺旋桨,揭示了我向往奥运的那颗真切的心。它,已让我感受到奥运不再是个梦,而是坚持不懈,为了自己最美好的梦想不断努力。

梦想……吗……

每个中国人,不,不仅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有梦想吧。

犹如精神的支柱一般,在我们最落魄,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你最初的梦想与力量,在逆境中重温最初伟大的理想。它,是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的价值连城的宝物。

不论是谁,都是有梦想的。

它呢?

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梦想,真真切切地,从这十几年的努力中,不就反映出来了吗?

我们中国人,在这十几年来,为了“奥运”这个梦想而追逐到现在的人,从不言“放弃”二字,从不语“舍弃”几字,为我们中华人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成功,是胜利,是最令人振奋的大喜讯。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则采访一名国际运动员的新闻。是谁我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但是,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当接受采访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会轻易放弃我的梦想!

我的脑海瞬间一团震荡。有如大海狂啸,我已听不见任何其它的声音,仿佛一切都与我间断了,耳畔久久回响着的只有这句刻骨铭心的话:我不会轻易放弃我的梦想!……

我不由地惊叹。好坚韧的一句话,好刚劲的语气。这似乎包含了他对自己梦想的一生的承诺。

与此同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意念:是不是每位有成就的运动员都是他们的梦想支撑他们走到现在的呢?

是的。

不间断的昼夜苦练,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与他们的梦想的追求,塑造了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今天。

桑兰,原本是中国体育界的旗帜性人物。但是,因为在美国运动会跳马练习中的不幸受伤,导致桑兰此后的人生要在轮椅上度过……

可是,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奥运梦想。她并没有因此气馁。她在美国纽约荣获了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她为第五届残奥会点燃了火炬、她还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

她继续了自己的奥运梦,为我们共同的关注做奉献。也许,正是她一直的梦想,使得她走向了成功。

我们的奥运梦想,让我们的心飞翔,让我们热切期盼着明年的奥运来临。

奥运,它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与追求,中国人民们共同的梦想。这条已开驶向远方的承载我们奥运梦想的帆船,尽管前方波涛汹涌,尽管前方没有堤岸可靠,我们依旧不会放弃坚定的梦想、希望,勇往直前,到达胜利的彼岸。

石臼的故事

900字 五年级 叙事

石臼的故事

中山路小学五(2)班

吴悦豪

指导老师

丁晓红

暑假里,我去奶奶家。在院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块圆锥形的大石头,在它中间还有一个很深的斜坑,由于年代久远,坑的边缘很光滑,外面已经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我又惊又喜:“呀!这难道是文物吗?”

我赶忙找来爷爷,好奇地问:“这东西是什么呀?”“喔!那是石臼。”爷爷不紧不慢地说。

“石臼?”我疑惑不解。

“是用来椿米的,我刚刚炒了些芝麻,正要用石臼椿一下呢。”

说着,爷爷又从门后拿出一根木棒。木棒一头包着一个小铁箍,另一头却按着一块大石头,爷爷说这棒叫“棒锤”。他把芝麻倒进石臼里,然后用棒子不断地捣打着。慢慢地,芝麻就碎了。最后,真象是超市里买的“芝麻糊”,阵阵香气扑面而来,黑黑的芝麻糊上闪闪发光,象是芝麻油。“真神奇,石臼真是个好东西!”我高兴地说,随手拈了点芝麻糊尝了起来。

“是个好东西!石臼还救人命呢!”奶奶走过来说。

“救人命?”我一头雾水。“是真的吗?”

于是奶奶给我讲起了“石臼救人”的故事:

“二、三十年前,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都吃光了,人们只能挖野菜打野果子充饥。有时实在饿得不行,只好趁着天黑偷偷摸摸去生产队的田里抓一些没成熟的麦子。那时麦子刚刚‘灌浆’,没有成熟,可人们顾不了那么多,连夜拿石臼将麦子连皮带肉一起捣碎,在放上些水和开后,将割来的秧草切碎了包在里头,做成团子吃!……”“秧草,这个不是大酒店里常做的野菜吗,挺贵的,可好吃哟!”我打断了奶奶的话。“现在秧草可稀罕了,饭店里卖大价钱,可那时候多得很,生产队里拿它来做饲料,来喂牛呀、猪呀、羊呀,实在吃不了,干脆做肥料!拿来做团子馅,就为了能多做些团子,也没有油,更别说什么味精呀、酱油什么的,就放点盐,可难吃了!可为了活命,也只好将就着吃呀!……”

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叫‘青黄不接’?青黄不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妈妈告诉我:“‘青黄不接’指的是每年的3~5月份,那时候,由于生产能力差,粮食产量低,地里种的粮食不够吃,到了的每年3~5月份,往往就有了上顿没有下顿,挨饿是经常的事,所以每年‘青黄不接’的几个月实在太难熬了!”

“那太可怕了!”我叫道。

“现在我们多幸福呀!再也碰不到‘青黄不接’挨饿的日子了!”妈妈说,“这样的好日子可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每天吃着做工精细、美味可口的佳肴,和过去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你有时却还嫌味道不对胃口,吃东西挑肥拣瘦,是不是太不应该啦!”

“妈妈说得对!浪费粮食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改掉挑食的坏毛病,争取做一什么都爱吃,尤其是专吃‘菠菜’的‘大力水手’!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人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