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我中华之文化_1500字1200字以上

壮哉,我中华之文化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也许人人都听说过一个关于人生哲理的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人生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由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来回答。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心中感慨万千。中华骄傲,何为中华的骄傲?我们以历史悠久的汉字为骄傲,我们以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为骄傲,我们以在方格间纵横的黑白围棋为骄傲,我们以优美典雅的唐诗宋词为骄傲……总而言之,我们的骄傲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根源,是在那一横一竖中写就的方块字。从《开学第一课》中,我了解到中国文字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的创立,从大篆到小楷,汉字穿越了千年的历程来与我们对话,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与拉丁文字母不同,汉字是表意而不是表音文字,这也决定了汉字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甚至已经远播海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来到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汉字叔叔”——来自美国的理查德·西尔斯就是其中的一员。

“汉字叔叔”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倾其所有来研究中国的古汉字。他放弃了在美国更稳定的工作条件,拼尽全力而来到中国,从一万本书中寻找到十万个汉字,又花费了他全部的财产——将近三十万美金,将寻找到的十万个汉字一一录入他创立的汉字网站中。但是,即使花费如此巨大,他收获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即使在心脏病的威胁之下,躺在病榻上的他依旧没有选择妥协。在签证即将到期,他将被迫离开中国的窘境之下,他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帮助。他的那句“中国是我的家,我不要离开中国。”感动了在场的许多人,也感动了在电视机屏幕面前的我。

连外国友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呢?我们每日与汉字打交道,但却并不真正了解汉字,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汉字。因为在那一笔一画写就的方块字中,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经典……

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古典文学作为载体,才得以传承至今。我们可以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读出李白的孤寂之情,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读出马致远的思乡之切;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中读出杜甫的忧民之感,从“我以我血荐轩辕”中读出鲁迅的爱国之情……千百年来,有多少中国人写下了无数诗句,又有多少中国人在诗句之中找到了归宿之感。正如董卿所言,“文学就是人类情感的依附,情感的归宿。”不过,中国古典文学不应仅仅是所有中国人的情感依托,而应该属于全世界。

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位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文学向世界传播的人,他就是中国诗词翻译第一人——许渊冲老先生。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将中国传统的诗词作品翻译成了英文法文,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许渊冲老先生总结出了中国诗词之美的所在——意识美、内容美、形式美以及音韵之美,这也是以后我们学习诗词时所应该着重关注的部分。许老先生说的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句话是“把一个国家所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那么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责任,并不应仅仅是坚守,而应该是传承和发扬,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古典之美。

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基础。这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便是曾经的世界强国——苏联。正是由于苏联人民被美国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迷惑,对苏联的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转而去信任美国的文化,这便导致了苏联大量的科技人才外流,最终导致强大的苏联至此灭亡。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崇洋媚外的人去信任美国的文化,而过多的美国文化正在对中国进行精神入侵,若再不重视中华文化自信的教育,那我们就是在步苏联的后尘,这是一条走向不灭亡的不归路!所以,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基。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轩辕时代,拥有悠久的历史。曾经,我们在世界发明史上独领风骚,四大发明,火箭……我们曾大大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美哉,我中华之文化,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华之文化,与国无疆!

快乐着你的快乐_1200字

1200字 初一 议论文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人生的乐事无非就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快乐都是与自身的境遇联系起来的。但偏偏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快乐并不仅仅与自身境遇有所联系,他们的快乐,是“久旱逢甘霖”,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的快乐,是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所联系起来的,他们,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一片枯黄的麦田中,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人正用自己挑来的水浇灌着麦田。“唉,老天你开开眼吧,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麦子都要枯死了!”老人说着,眼中滴下了浑浊的泪。“太,太守,你怎么在这里啊?附近的几个村庄的旱灾很严重,都等着您的对策呢。”几个官吏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罢,罢,我能有什么对策呢,问天吧。”又是一声重重的叹息。忽然,不知是恰是老天有眼还是太守的叹息起了作用,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几分钟后,豆大的雨珠终于落了下来。“下雨了!下雨了!”在田地里干活的人们欢乐的叫着。看到这一幕,太守的眼中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意。他,就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他一反唐朝奢华的浪漫主义,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叹息;在晚唐时,许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他的情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快乐,与金钱,与地位无关。他的快乐,源于百姓的快乐。

在历史上,敢问有那种变革不是由这样的人来完成的?它们的心中,装载着的是人民的利益,江山社稷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利于百姓的改革。正如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京做官则忧虑百姓的快乐与安康,在外地做官则忧虑君主听信谗言,这就是古代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他们竭尽全力地与守旧派斗争,纵使身陷囹圄,敌众我寡,但他们只需要看到百姓欣喜的微笑,那也值得了。

而在近代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他就是孙中山。在清朝腐败统治下生活的孙中山,深知国家落后,民众受苦的事实,但他却无法用正常的手段去改变这个事实。于是乎,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这一串名词便轰轰烈烈地出现在百姓的面前,一个新的国家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虽然这个在军阀混战之下的国家风雨飘摇,不能改变百姓受苦的事实,但是他为后来者开辟了革命的征程。我相信,当孙中山看到今日之中国已变得如此之强盛,他会含笑九泉的。因为他的快乐,源于国之强盛,民之安康。

如今,虽然我们已不再需要去为祖国的安全而担心,为江山社稷而忧虑,但我们的快乐应该源于何处呢?是否应该来源于金钱?亦或者是地位或成就?现今的我们还不需要为许许多多的大事而去忧虑,但我们的快乐之源仍不应该被忘记。既然我们不能为广大民众而高兴,那我们就为别人而高兴:帮助别人后别人愉悦的心情,孝敬父母长辈后他们会心的微笑,放飞被残害的无辜小鸟后小鸟欢快的叫声……我相信这都是我们的快乐。我希望,我们的世界人人可以有一种快乐——我,快乐着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