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刘胡兰1200字

抗日英雄——刘胡兰

12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她,年轻,漂亮,善良又勇敢,一本名叫《刘胡兰》书,让我认识了这个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刘胡兰。

书的作者杏绵实在让我佩服,一个人竟能将一部描写战争英雄的红色书籍改写的如此生动,看了仿佛主人公就在自己眼前,令人赞叹。

刘胡兰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家里人勤俭过日子,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铸造出了刘胡兰不平凡的一生。

胡兰想上学,但她那重男轻女的奶奶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好在后来村公所下了通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上学,胡兰总算如了愿。

可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阎锡山暗中与日寇勾结,这样一来,日寇就抽出大批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同时实行“强化治安”。云周西村的环境一下子就变坏了,日军、伪军、汉奸、狗腿子,经常到村里清查户口,危害百姓,胡兰不能上学了只好在家里和奶奶学纺线,学做针线活儿。

刘胡兰以为抗日政权没有了,只能当亡国奴了,后来她才知道,抗日组织名义上没有了,实际上都转入了地下,她的好友金香、玉莲的家就是他们的落脚点,胡兰常到金香、玉莲家,日子久了,就和干部们熟悉了,经常听到他们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于是她对抗战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对共产党闹革命也有了一些认识。从他们口中还听到一些根据地军民不怕死,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

后来,胡兰不顾家人的阻挡,和金香、玉莲一起上了妇女训练学习班,取得了抗日干部的信任和肯定,当上了妇女干部。

在接下来的“纺棉花”和“做军鞋”的故事中,突出了胡兰热心、聪明、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同时,有一位骄傲自满的干部——石五则也浮出了水面。

紧接着,一大群的抗日伤兵来到村子里,其中有一个王连长,长了一身疥,胡兰不怕闲言碎语,隔三几天就去帮他洗衣服、抹药膏、烤疥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经过生死逃亡、斗争,胡兰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里,卑鄙的日本人和狗汉奸,举行一场恐怖的“自白转生”就是逼迫共产党战士交待知道的一切,否则就会被乱棍打死,不管敌人怎么严刑逼供,胡兰就是什么也不说,仗势欺人的汉奸没办法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把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三槐和石六儿杀了,见胡兰还是不肯就范,就又杀了一些陈照德区长的亲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以前勤劳的石五则!没错,他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把他养育大的共产党!

敌人一把把胡兰推到了沾满烈士鲜血的铡刀上,还顺手抓了一把草扔到她脸上,问她到底投不投降,胡兰甩掉脸上的草,用大眼睛瞪着敌人,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敌人被激怒了,铡刀落下来了,鲜血像火山喷出来的岩浆,直冲云霄……

鲜血像一朵朵鲜红的小花,溅落到四方……

刘胡兰同志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光荣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碎了,一位多么伟大的姑娘,为了祖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士知道后,来到了战士们死去的地方,报了一些血土,去攻击日军,为死去的人报仇,一番苦战,日军落荒而逃,战士们怀揣着云周西村的血土欣慰的倒下了。

书的内容惊心动魄,情节环环相扣,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战士们的勇敢、聪明,立刘胡兰为榜样,让石五则成为我们终生的戒备,中国永远是我们的家,我爱我的祖国!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阳光分校五(9)班四年级:孟王乐涵

“争书架”记

450字 五年级

今天是个好日子,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跟着灿烂。于是,我和妈妈来到了图书城门口,准备进去买书。

“哈哈!收获真不少!”满心欢喜地捧着新书回到家,“咦?我放书的地方怎么变小了?”我自言自语道。坐在一旁看杂志的爸爸说:“儿子!老爸要放杂志。”我说:“放杂志?老爸!您可别跟我开玩笑了,这个书架是我用的。”可是爸爸的表情那么肯定,眼神那么认真,怎么可能是开玩笑?

于是我妥协:“好吧,但是您不能占太大的地方。”

爸爸说:“保证不会占多大地方。用这些地方,可以吗?”

“不行!占地面积太广!”

“这样呢?”

“还是不行!”

“那这样总行了吧?”

“还是不行,不行!不行!”总之,我就是不愿意我的“领地”被“侵占”。

妈妈见到了我和爸爸的你争我抢,说:“别抢了!各让一步,一家人计较那么多干嘛!”于是,我和爸爸笑作一团。

晚上,趁爸爸不注意,我偷偷地把放在茶几上的杂志摆在了我的书架上,爸爸见状笑着对我说:“宝贝,书架让给你,我把杂志拿走。你是我的宝贝,老爸跟你闹着玩儿呢!”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邀请爸爸将杂志放在书架上:“以后我们一起用书架,一起分享。”

就这样,一场“争书架”变成了“让书架”,我幸福地被爸爸抱在了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