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游学之旅900字

大同博物馆游学之旅

900字 五年级

这个星期,我们伏羲班全体师生来到了著名的古都之城——山西大同,在大同博物馆参观学习了一天。

早上七点,我们准备出发。在等车的空隙,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大同博物馆的情况,一下子吊起了同学们的胃口,一个个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弄得老师的嘴都快忙不过来了。

一路上,同学们诵诗歌、讲笑话、演小品,真可谓一路欢歌啊。忽然同学们的笑声停了,一个个探头探脑,向外张望,原来是到博物馆了。

我们欢呼雀跃地下了车,望着眼前这座巨大的博物馆,就像刚孵出来的小海龟遥望大海一样,满满的都是好奇与惊叹。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伞一样,仿佛是专门为了它肚子里的那些文物遮风挡雨的。

我们兴奋地走进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大型的铁雕塑——一头犍牛拉着一架车。从导游的口中得知这雕塑的名字叫“牛拉鳖甲车”,约有七吨重,表现的是北魏时期贵族的生活情况。我有点疑惑:贵族不都是用马拉车吗?怎么这里是牛拉的呢?导游的解说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北魏时候,人们特别喜欢牛勤劳、稳重、诚恳的性格,所以才让牛拉最豪华的鳖甲车。

雕塑的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就是著名的《北魏贵胃出行图》,壁画高约15。5米,宽约50米,画中既有鼓角吹号的骑兵,又有手持长槊的步兵,还有鼓乐队、仪仗队、伎乐杂耍队等,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宏大的北魏贵族生活画卷。

我们沿着电梯上了二楼,展厅的柜台中陈列着一排排文物。瓷器、青铜器、石器,展现了大同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尤其把当年北魏时期的繁荣昌盛,淋漓尽致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层是以佛教为主题的展厅。一尊尊佛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雕帐座。它被称作“雕在石头上的王朝”。它的最底层是一朵莲花,是佛、美好、圣洁的象征;中间的龙纹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而最上层雕刻的金银花,不仅因为它有驱寒保暖的功效而受到来自草原北魏人的青睐,更象征着王朝如蓬勃的草木永不衰败。透过这石雕,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魏人的笃诚信仰、心中希望和出身来历,真实感受到那时的生活细节,这块“石头”真无愧“雕在石头上的王朝”称号。

这次游学,我饱览了北魏文化的无穷魅力,更明白了中华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智慧结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桥梁与纽带,做为后来者,我们有义务让历史古迹永不湮灭。

游乌龙峡

900字 五年级

“快点!快点!”虽然爸爸已把电动车骑得飞快,我还是不停地催着,因为去乌龙峡的大巴已经停在趣趣教育的门口了。爸爸的车还没停稳,我飞一般冲进自己的队伍站好,老师拍了出发照,我们就登车出发了。

车上,大家有眯着眼睡觉的,有嘻嘻哈哈打闹的,我身边的一位家长代表,则低声讲起了乌龙峡的美丽。她的话显然很有有吸引力,连那些不安分的同学也竖起了耳朵,仔细地听着。

不知不觉,乌龙峡到了。远远望去,初夏的乌龙峡一片绿意盎然,无边无际的绿色中间,一湾湖水蜿蜒其间,让整个乌龙峡看上去山清水秀,简直就是第二个九寨沟了。

穿过大门,走进小树林,我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分队集合,选出正副队长以后,起队名、定口号,然后那些画画好的同学们去美化我们的队旗,我们则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报数、变换队形等训练。

精彩的划船比赛开始了。虽然划船有危险,但这根本压不住我们兴奋的心情。望着一条条小舟、画舫游荡在如镜的湖面,大家早就迫不及待了。穿上橙色的救生衣,系好绳扣,大家的心更激动了。

我几乎是跳着上小船的。等所有人都坐好后,教练开始划船,小船轻轻地、慢慢地移动着。教练笑嘻嘻地把竹竿从我们的头顶滑过,湖水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身上,仿佛观音菩萨那柳枝洒下的甘霖。“真想试一下啊!”我小声嘀咕着。教练似乎是听见了,他停下手:“让我们来一起划,好吗?”说完,他的右手在空中画着“S”形,接着又说:“按照我的手型,往后用力,可以吗?”“可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终于轮到我了,可能是过于激动,我猛地站起来,身体却不由地向后倾了,差点摔倒。我稳住身子,慢慢地走到教练跟前,接过竹竿,向下伸去。我原想水一定很深,用力很猛,没想到湖水很浅,居然一下就到底了,竹竿撞到湖底,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因为用力过猛,我的身体也跟着向前倾,幸亏教练一把抓住,要不我可能就“畅游”乌龙峡了。

教练让我把竹竿轻轻地伸入水中,然后握着竹竿慢慢用力撑。我试了一下,船真的向前移动了!每个人都有两次划船的机会。我抓住第二次机会,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撑,船果然向前蹿出了一大截。激起了一片惊叫声。所有的同学都划完以后,老师夸我是最棒的。

然后,我们做饭、野炊、烧烤、拉歌、拓展,直到太阳西沉,才恋恋不舍地登车踏上了归途。

今年的五月三号,我们趣趣教育的同学们在乌龙峡游玩了一天。大同的乌龙峡非常美丽,只有你去了,才能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