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北京700字

大美北京

700字 初三

没有昆明的春和,没有海南的的夏烈。作为北京人,最爱其大美之处莫过于冬季的景、雪中的人,和那文化的厚重。

最喜爱大雪之后,阳光初照但冰雪未融之际,微冷微暖。树梢挂上冰柱,大地铺满棉毯院里的花草被盖上一层薄雪,隐约透露出一丝绿意。其实我总要在这时串趟小胡同,去看那灰瓦上的雪,墙沿上的霜,还有“刷刷”地扫雪声;也总要在这时走遍故宫,去看那被雪淡化,被光柔化了的金碧辉煌。寒冬中的北京,或简或华,尽是美景。

最享受严寒之中,裹着围巾戴着手套,买一块红薯握在手里,手上暖暖的。那时,烤红薯的并不少见,就经常来一位老奶奶推着车来到楼下。她已满头白发,背也驼得很低,但每逢见到我,便一脸乐呵呵地挑出最大最甜的红薯放在我手中。一块红薯钱就不多,她还非是抹掉零头再收钱。临走时说:“明天再来啊!”我望她佝偻身影渐行渐远,抿一口红薯,心中也不禁暖了。寒冬中的北京,烤红薯应是北京人最美的标志。

最渴望庙会临近,父母带上我去逛庙会。草地上还有一丝雪时,这儿便热闹起来了。红灯笼、彩带、条幅洒满了天空;手摇铃、大鼓、铜锣响彻出云霄。舞狮子活灵活现,手脚敏捷,这是需要两个人相当的默契和熟练的技术。糖人样式颇多,不说甘甜可否,偏偏喜欢欣赏糖浆细丝在纸面上灵动飞舞,这是老一辈人的不断练习与创新的结果。当然不可或缺的便是写春联了。我们常带着两条红纸,让这儿的张爷爷给写两笔,他总有不尽的灵感得以让毛笔在墨下创造出不尽的图案。寒冬中的北京,冰封不住文化的热情,传承与厚重之美。

寒冬中的北京写不完更写不透。我见过老舍笔下大雪京城,也见过史铁生笔下的地坛,作家把情寄予给一座古城的背后,是对美好北京的热爱。在那景美、人美、文化美中,似乎才能体现北京的大美。

大美北京,醉在其中。

《青铜葵花》读后感

6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我所看过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最让我感动的就数去年寒暑假看的《青铜葵花》了。书的作者是曹文轩。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年仅三岁就失去母亲的小女孩葵花跟着爸爸到和大麦地仅隔一条河的干校干活。她的爸爸是个艺术家庭,制作了着名的青铜葵花。一天她的爸爸去大麦地的葵花田里画画,坐船过河时不幸被淹死了。葵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但是大麦地最穷的人家――青铜家把葵花领养了。青铜从此成了她的哥哥,青铜是个哑巴,但对妹妹也照顾的无微不至。家里人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放弃青铜的学业,而把机会留给了葵花。村里人也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许多帮助。一家人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葵花上五年级的时候,青铜奶奶染上了重病,不幸仙逝。在这不久后,葵花爸爸的单位来人,要把她接到城里去,养父养母全家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在多年的朝夕相处中,他们视葵花为自己的亲骨肉,青铜也把她当自己的亲妹妹……

葵花被领走后,一连数日,青铜没有哭,也没有闹,从早到晚就坐在河边的大草垛上。望着葵花离去的方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在等妹妹归来!终于有一天,他看见葵花向他跑来,激动的使出平生的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路过的人都惊呆了,因为对葵花的思念,竟然使多年的哑巴开口说话了!

这本书最让人感动的是: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挚的关爱之情,还有两位小主人公纯真而深厚的友谊。书读完很久了,文章中美妙的文字,动人的情节还时不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清河第四小学三年级:李卓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