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乱浮生600字

流年乱浮生

600字 高一 散文

一转眼,年华去,青春逝如梦,岁月如梭可回头?

想此生,沧桑过,看恩怨情仇,情之一物却为谁?

天未老,情已绝,叹世间红颜,谁人共度余生安?

沉浮定,痴人梦,笑滚滚英雄,天下谁人共煮酒?

流年易碎,诺言易逝,烟花易冷,人事易分。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有,回首,恍然间如梦似幻。那曾经的欢笑依稀在脑海中浮现,只是现在已渐行渐远。指染流年,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往事重重,不由的回想着已前的学校生活。在那很安然快乐,每天没事就和几个朋友闲玩,感觉和知心朋友在一块真的不孤单。那充满欢笑的谈话总使人意犹未尽,那充满理解的眼神也很让人怀念。

夜凄凉,那盛开在我纸上的伤,如何才能淡忘?不期的无奈,终究注定一个花开无果的结局。一场文字一场恋,卷起人生几多痴,心有千千结,千头万绪不知如何解。凌乱的心飘浮于半空中,任我怎么呼唤也无济于事。或许真的是人心两相隔吧,此岸闲人赋情于诗书上,岂料心儿却早已在外游荡。

红尘的错落勾起了我的感慨:情深不忘两相知,此心依旧,往事已远走。红尘一别叹相忘。误让幻梦惹红尘,却把流年乱浮生,此乃是一件悲戚的事啊.默然回首,短短数十载,恍惚间就会匆匆过。等到垂幕之年唏嘘哀叹时,却不知流年已逝,韶华已衰,空留哀叹道回忆,殊不知回忆的真谛就是回不去。想到这,莫名的感慨人生,真不知生为何来,死往何处。

总感觉流年乱浮生,其实那只是我们对自己的敷衍。好好把握每一分钟,人生就会少些哀叹,少些抱怨。半生浮名真的只是虚妄,一生的情感又何愁无处安放,种种一切都往心里藏,可能永久难忘。人生有如梦一场,梦境中的美好终究只是虚幻。在此不得不感叹:浮生若梦,梦醒终是空,尘世浮华,恰似惊鸿一现了无痕。

“半”的哲学

800字 高三 散文

读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至今犹记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伤感中无法释怀,就像是一个长在心口慢慢结愈的痂,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细微痛楚,等待着岁月将它粉饰成小小的疤痕,然后埋在内心深处留下永恒的祭奠。 

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坏,却在一切恢复平静的安逸中刻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情到浓时,就此搁笔,余生,余事,再无提及。一切只能这样,无法再好也不至于再坏,在意犹未尽的戛然而止中给人留下一种怅然若失的伤感与无奈。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张爱玲的小说很少会出现稍有圆满的结局,而在这本书里她却让两位主人公因为一座城市的陷落走到了一起。一个是讨厌被婚姻禁锢的风流浪子,一个是一心想追求安逸生活的年轻少妇,终是相守走到红尘深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作者偏偏又在结尾提到:“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别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己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庆幸之余空感一丝惆怅。 

日本人追求物哀之美,认为一切不如意的东西才是最使人感动至深的,就如同日本的国花樱花,有着如向晚烟霞般迷离的美,却在盛放到极致之时很快凋零,花期只有短短的三到七天。日本文学大多追求“雪月花”,认为最美的不是满月,而是晕月、残月,冬天最美的是残雪、薄雪。物哀之美渗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成为其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人在他们作家生涯达到巅峰时自杀,在日本中世纪武士道原典《叶隐》中也写到:“向死而生。”即使忧伤,即使惋惜,却带着轰轰烈烈之势,灼入人的心底,让人无法释怀的同时领略到其中的百般深意。 

恩格斯曾说:“人是尚未完成的存在。”生活亦是这样,过于完美只会掩埋人性的柔软与缺陷,而刻意留下的空白与遗憾却带着一种不加修饰的美丽与深邃。唯有留有余地才会有不断前行的希望,而一旦人生的空白被填满,一旦修炼得十全十美,生活也就开始变得索然无味,丢失了那份新鲜与神秘。 

所以,遗憾的人生,甚美;“半”的哲学,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