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如浮萍飘无踪1200字以上

缘如浮萍飘无踪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落花流水,雨落尘埃,总有许多关于季节的故事在演绎,总有无数的生离死别在上演。尘世间,雨被赋予了伤感的载体,秋被披上了悲凉的外衣。如今,云水初寒,又一个南国之冬悄然来临。静静地坐在车上,透过瑟瑟的冷雨,望向了细雨凄迷的窗外,竟然感到了无比的凄凉。

冬雨飘窗,花落消亡,关于季节中很多的故事还没有书写,就瞬间落幕。脆弱的生命,卑微的渴求,寒冷相随。无数次感慨人生,千万次为人生的所有缘分而伤感。经过时间的沉淀,渐渐明白,所有的机缘交错都有其因果的,相聚与离别也绝非偶然。

漫漫旅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如同在大海中行船,时而波折,时而顺风顺水,时而路遇险滩,终究无法逃避。大海行船的这个过程,也如同我们在大浪里淘沙,筛选那个适合自己的机缘。不停地漂洗,不断地遗漏,终究无法挽留沙土的流逝。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沙,珍惜与海的情意?还是想安然回归自己灵魂的原乡?大浪淘沙,来来去去,有缘无缘,一切自有因果。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成为沙子,也不会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漏,在浪花的推动下,被忽视,乃至遗弃到一旁,那是对缘分最大的伤害。

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能真正成为心心相惜,彼此走进内心,真诚相伴的朋友并不太多。有些时候,我们回望一路旅途,仔细想想这一路的风雨,发现在孤独,落寞的时候,能陪在身边的人寥寥无几,能真正懂得你疾苦的朋友也为数不多。时常在烦闷时,打开通讯录,乃至好友列表,时常会感到有些身影,曾经熟悉,而今却那样的陌生。

于是,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在重压无法排解的时候,总会换来一声无奈的叹息。感慨生命的匆忙,感叹生命的渺小。这百变的人生中,人心终究是孤寂的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是在毫无目的地孤独的行走。陌生人擦肩而过,走不进你的世界,熟悉的人转身离别,都是生命中的一种巨大的遗憾。缘来缘散中,总是将伤感隐藏,流着泪水安慰那个受伤的自己,轻轻地说:不必在意别人的悄然离去,或许,这一生中没有这段缘分的结束,如何有下一段机缘来临,分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仅此而已吧!

回味人生中的所有聚散离别,慢慢发现,原来很多人与你走散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彼此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条件。一份信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能让陌生变为熟悉。彼此尊重信任于自己的人,拿出真诚去信任他人,这样的缘分才能持久。换言之,信任永远是相互的,交往中的彼此,只要能拿出真实的人性,才能将信任的基石变得牢固。人无诚信,没有朋友,国无诚信,没有外交。信任,来自真诚的心灵交汇,也是给彼此走进内心而打造出的最好名片。

结交朋友,其实不存在熟悉还是陌生,每个人都应该喜欢坦诚真实的人,才愿意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友好。彼此能走近,需要一份缘份,更需要一种执着的精神,还有宽容的胸怀。这个世界上,缘分很微妙,也并不存在性别的区分。男人、女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为情感添加了色彩。

对于情感而言,喜欢结交朋友,不应该介意对方的性别。然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之中,传统占很大比例。现实中,男女朋友,或者男女之间交往,常常将暧昧和关系的变化无法掌控,让很多人走进情感的漩涡。其实,结交朋友,并无性别区分,更没有什么层次地位,出身,乃至财富的分别,只要双方能理智处理,能慎重细节,纯净的友谊是存在的,并无龌龊之说。世界虽大,人心却应该纯净,回归本真,才能让感情守恒。那些被杂念迷住了双眼,冲不破欲望的枷锁,困在情感的牢笼中的人们,肆意践踏一份友谊,将是人格的扭曲,如何找到真正的知己?

热爱生活的人们,总是在失落中感叹命运的不公,一度让生活晦暗。现实中的生活并不复杂,它的最初是没有任何色彩的一副版图。在有了喜怒哀乐的融入,悲欢离合的磨合,才完整。一切的一切所向往中的美好,都来源于人类情感的添加才能让它色彩斑斓,千姿百态。

乐观的人,喜欢把握快乐的时光,释放痛苦。悲观的人,喜欢将痛苦的比例无限扩大,让内心时刻纠结。于是,形成了两种人生状态,积极与消极的反差。人一辈子行走,不可能一帆风顺,命运,事业,婚姻,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种种机遇,都会给与我们快乐和忧伤甚至退缩与彷徨。生活简单而平淡,智者学会删除烦恼,愚者却总会将生活中的美好忽视,囚禁在个人世界的牢笼。生活是一种姿态,善待自己才能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一切的机遇。

仰望天空,我们总会感到世界的广阔,天的湛蓝,生命的渺小。低头走路,总是觉得季节变换的无常,瞬间花开,刹那陨落,埋藏在尘埃。大海行船,总是惧怕风浪的肆意追赶,害怕被卷入浩瀚的激流。人生需要不停地行走,必须需要毅力和勇气。攀岩高山的攀登者,渴望走到顶峰,俯视脚下的路,达到征服的目的。坎坷人生路,行走的人们,姿态千变万化,或痛苦纠葛,或自信满满,或消极悲观,或积极乐观,全因心态的关联。路要不停地走下去,不会因错过改变其特有的轨迹。

记得年少时,特别喜欢汪国真的诗歌。既然钟情于玫瑰,就要大胆地吐露真情,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风雨兼程。仔细品读诗歌的意境,回味人的一路行走,真的和人生处于某种状态相似。人们遇人遇事常常处于一种退缩的境地,将情感和感触藏在内心,在心灵的十字路口徘徊,错过了很多的人或者事物。人这一辈子,短暂的一生中,坎坷的行走,为了梦想,为了心中的渴求,能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远远比囚禁在心中的枷锁要坦然的多。玫瑰芳香,终究枯萎,不把握花期留下的只有遗憾。人生短暂,梦想虽飘渺,缘分似浮萍,没有真诚和信任如何远行?花开花落,四季更迭,把握最好的光阴,风雨无阻,带着一份坚定的信念才能坦然前行……

缘来缘去缘如水,所有的相逢和离别都在现实中上演。然,钟爱文字的人们,总是在文字中寄托着心中的渴望。他们都有孤独的个性,芳香的笔墨来寄托对缘分的期盼,并无时无刻不希冀能在文字中遇到共鸣的知己,来读懂其心语,作为高山流水的知音,相伴相知。七彩人生路,每个人都在描绘着自己的风景,成为了天生的画家,也总是渴望用浓墨重彩的笔,画出尘世间秀美的风光和人间百态,来装点心灵的色彩斑斓。茫茫人海,知音难遇。旅途匆忙,光阴总在寂寥无声中如烟消逝,一切的因果,足以见证缘分的难能可贵,生命的何其短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暖花开,桃花依旧在,怎奈朱颜改?春去秋来,冬清瘦,碎语锁心愁。缘聚如花开馨香四溢,缘散却如落花流水一去别匆匆,等……

缘尽随风去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一、

普陀具足称为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因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两山之名。

昔华严经第六十八卷有经文:“瑟鞞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说的便是善财童子,参观世音于此山。山中树木蓊郁,近海潮音不绝,帆起为晨,鸦鸣为暮,四时物异,不知岁月。

时巉岩峭壁之下,潮音洞中,有一和尚盘膝打坐。洞朝大海,明月直入,四壁水光,灿若霓虹。

和尚闭目已久,耳听八方,忽闻风中携来女子哭声,若错雨飞江,凄厉异常。惊奇如此良夜,不知何事哀恸,便从蒲团上起身,寻声而往,奔至海边,果见女子纤影独立涯石之上,月辉之中。如此白衣飘渺,缓步愈近高石边缘,仿佛将要乘风而去。

和尚见势不好,忙上前拉扯,谁知在即将触及衣袖之际,那女子纵身一跃,淹没于海中。情急不待他想,和尚随即跳入海中,幸而略懂水性,几经挣扎,终于半拖半抱,将女子救上岸。

激浪拍石,声若远雷。

须臾,那女子恢复神智,见自己尚在人间,非但没有感激和尚,反忧伤更加,埋怨和尚多事。

和尚不解:“女施主,生死有常,为何轻生?”

女子低头,发髻滴水流至眼角,半晌喃喃道:“梦起于此,合当梦落于此……”

二、

女子名唤窅娘,杭州人士。

三年前,就在这景色如画的普陀山上,窅娘初遇前来游玩山水的丈夫殷曲。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

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

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对暮烟沉。

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彼时窅娘与姊妹自小径忽转,欲往亭中稍歇,见一青衫男子临风吟诗,豪气干云。窅娘柳眼偷窥,兰心暗动,久立不去。待男子察觉回头,亦惊于灵气未脱,眉目如仙的窅娘,二人一见倾心,不日便喜结连理,一时传为佳话。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转眼又年,窅娘得子,丈夫殷曲蒙恩升迁,夫妻恩爱,日子如意非常。殷曲为官清廉,受人爱戴,与窅娘虽居陋室,身心已足。

谁知那一日,窅娘在家带子,忽闻门外丧报,由远及近,竟朝自家而来。窅娘突得放下儿子,奔至门前。

小斯急喘道:“殷,殷大人公差途中,遭流匪偷袭,重伤不治,已经殉职了!”

窅娘一听,心弦几断,惶惶退后,摇头道:“不可能,不可能,此话属实?”

小斯头如捣蒜:“千真万确!我便是被派来通知夫人的。”

……

青幡飞卷花枝颤,蝶翅忽折落阴沟。

曲阑人去春不再,又是冬雪白人头。

窅娘肝肠寸断,欲随丈夫而去,但毕竟有子尚幼,不得她狠心撒手追随。终日以泪洗面,浑浑度日,惟愿将幼子抚养成人。

然而乐有限,苦无涯。

上月中旬,幼子因疾而亡,抛下她一人活在世上,生无可恋,思及昨日幸福宛如黄粱一梦,梦醒归去,这才有了到梦起之处了断自己的念头。

三、

言此,窅娘早已泣不成声,她抽噎道:“师父你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死了丈夫,没了儿子,再无未来可言,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

哪知和尚听闻这话,并未出言开导,竟而放声大笑:“哈哈哈……”

窅娘不知何故,被和尚笑得愣住,忘了哭泣。

和尚笑罢,转而问窅娘:“三年前,女施主来此处时,可曾已有丈夫?”

窅娘摇摇头。

和尚又问:“三年前,女施主踏上此山时,可曾已有儿子?”

窅娘再次摇头:“不曾。”心中仍是不解。

和尚眼神安详,缓言道:“那么,女施主此刻与三年前有何分别?那时你孑然一身来普陀,莫非也是来跳海?”

窅娘再次愣住了。

和尚接着说:“三年前,女施主亦是没有丈夫,没有儿子,来到普陀。而今与三年前一般无二,如同那时岁月的延续,再次还原了施主你。既然当年可活,怎可说如今生无可恋?况且三年之中,你已成熟许多,猜想若是重新来过,必可等到比之前更加幸福的人生。”

窅娘惊闻此番道理,许久不语,只得默默流泪。

半晌,她嗫嚅道:“果真如此吗?”

“当然!”和尚斩钉截铁。

“我还是原来的我?我还可得到……”窅娘追问。

和尚坚定道:“人生如流云,时而像花,时而如马,时而拂动,时而静止,若太执着于变化,便深陷其中,无法逃脱。就让它像花如马又如何,随它拂动静止又如何。缘分亦是这般道理,缘尽如风去,莫强留,与其一直挂在心上,不如放下,轻身走向未来。”

窅娘豁然开朗,谢过和尚救命开导之恩,随即徐徐离去。

和尚目送窅娘背影,低声道:“窅,本就是幽深怅惘之意,既迷茫又彻悟,合该如此,非我之恩呐。”

言罢转身向山洞走去。

后记:

精写禅理故事之缘尽如风去。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对暮烟沉。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作者为锦州府知府孙成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