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功的背后_1200字1200字

探索成功的背后_1200字

0
0
1200字 高三

记得冰心早期的一首诗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又记起步步高的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平心静气深思,这诗这歌唱出了探索的真谛,道出了探索者的心声。是的,古往今来,圣者贤人们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索就有成功。

苹果落地,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引起牛顿深深的思考、忘我的推论,最终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正常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为此,他默默无闻,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佛教。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苏轼夜访石钟山;《红楼梦》“字字看来都是血”……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学会用火,从草栖穴居到住进高楼大厦,从二牛抬扛到科学种田,从七十二徒弟到莘莘学子满学堂,从马车到汽车、轮船、飞机……这一次次的探索,让我们告别愚昧落后,走进新时代。

在探索中,我们把一颗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科考并遨游;在网上聊天,天涯犹在咫尺;去海底观光,梦寐变现实;机器人成了我们的奴隶,天气陛下俯首称臣。在探索中,我们破译DNA成分与排列,解读多种遗传密码;攻克困扰人类的顽疾——老年痴呆症;克隆羊、猪的诞生,宣告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幻想。在探索中,我们发现约4500万年前的类人猿的化石,找到了失落在埃及的港口城市,知晓埋葬136年的沉船之谜。塔里木河科考,发现小河墓地遗址,解读上个世纪八十年的“大耳朵”之谜、一百年之久的“游移湖”之惑……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将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发达和幸福。

当然,鲜花与荆棘同在,失败与成功为伴。探索的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失败是人生的老师。”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屡仆屡起。”对有志者来说,失败只是一笔财富。在探索中,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屈原遭中伤被楚怀王放逐,左丘明双目失明……作家严文井六次高考落榜并不气馁,华罗庚交不起学费辍学并未失志,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太空返回大气层时发生爆炸,也未阻止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中的困难和失败只会使我们的脚步更坚实更沉稳。

探索没有停止,人类进步也不会终止。记得曾经有位伟人说过:“人的一生应当具备三个头脑。一个是天生的大脑,一个是从书本中得到的头脑,还有一个,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中得到的头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探索中人们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勤于探索,人类事事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探索吧,青年人!让奋进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时代的锦绣。竞争与繁荣召唤新的飞跃,机遇与挑战激发新的追求。让我们把耕耘的铧犁插入共和国辽阔的地壤,建设一个文明吉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吧!

【亮点透析】

本文以传统的论说文体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之奥秘。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了探索没有停止,失败与成功为伴的观点。文章衔接紧密,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足见作者见闻广博、积累深厚。

欲穷千里目_1200字

1000字 高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百年前,登高望远的诗人给予我们“善假于物”的智慧。牛顿也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故但凡成大事、求大智者,莫不善用前人的精神要义、文明精华。“从零开始”,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且何谓“从零开始”?人类文明薪尽火传,代代延续,难道要由刀耕火种开始,另辟蹊径?那么神农受断肠之苦,仓颉苦作数十载,孔子编《春秋》,司马迁忍辱负重,一切的艰辛又所为何事?

单就个人而言,无论苦难挫折或成功喜悦都是人生财富,每个人都在经历中成长。孟母断织,孟轲便知为事当持之以恒;陶母退鱼,陶侃学得为官当清廉,自此公物不敢有所近。假若抛弃过去,那么人生便成断层,只怕左右碰壁,到头来都难有成就。

历览前贤,莫不从自身历史中自励,从自身经历中获益。

老子曾为监书吏,故能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至于尔后《道德经》的传世,更可为佐证。孔子曾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事后向学生大赞老子为蛟龙,只可仰视而无法阅尽。

子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样得益于黄石老人所授《太公兵法》。设想,张良若无此巧遇,恐怕也难得传世美誉。

鲁迅先生留日学医,自一次课堂经历悟得国之所弱,根源在于民众精神而不在于身体,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倘先生无此经历,只怕中国文学史上便少了这样一位钢铁战士。

故前人智慧不可抛、经验不可弃,更不能一味讲求“从零开始”。倘单是学识、智慧从零开始,最多愚昧,吃力不讨好而已,但若连历史都妄图“从零开始”,只怕民族将不成其为民族,人民将没有精神归宿,成为一盘散沙了。

近代挨打的历史致使国人深羡西方先进的科技,进而连文化也羡慕起来了。“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大有赶超中国传统节日之势。只怕忘了本,一味模仿,到头来搞得自己中不中,西不西,邯郸学步,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来自何方了。

外族入侵的屈辱,南京大屠杀的仇恨,台湾分裂的沉重,又何尝不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财富呢?更何况“从零开始”,起点就真的是零了吗?历史不容逃避,现实不容退缩,唯有正视、超越,才能在废墟中建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唯有立足过去,善采纳善吸取,一个人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唯有立足历史,善总结善传承,一个民族才能以不败之姿屹立于世界之林。

【亮点透析】

作者运用古诗作标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开头先引用诗句名言引出自己的观点“从零开始,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接着从人类文明、古今名人进一步论证文章的观点,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结合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有力地论证了“从零开始,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的观点,结尾采用较为整齐的句式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全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洋溢着深沉的文化底蕴,充满浓郁的诗情哲理,语言简洁清新,文笔错落有致,给人以语言艺术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