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可别把汉语丢了!1200字以上

中国人,可别把汉语丢了!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

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民族文化的兴盛紧密相联。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放眼当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和传承自己国家的语言,视之为民族最为珍惜的珍宝。美国夏威夷,旅游景点的服务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日语,最后才是汉语;在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和城市地铁中,广播语言首先是法语,然后才是英语;在韩国航班上,即使有大量华人乘机,航空服务人员依次使用的是韩语、英语、日语和汉语……

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中国让外国人最为敬佩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而做为文化的载体--汉字,却在渐渐被中国人冷落,反而让外国人热衷,这真是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沟通,学会用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我们用英语这个煤介和交流的平台,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不断的吸收进来,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再一次兴盛就与此息息相关。它也绝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再次兴盛的全部。我们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我们的灵魂依旧根植在自己的文化里,而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的只有自己的语言。

只是,我们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这个被联合国确定为正式使用的5种文字之一的汉语,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却成为“第二母语”,被忽视甚至被排挤到次要地位了。

英语在我们国家的痕迹随处可见。在许多大酒店、车站、银行、商场、公园、公司等机构、场所的牌子、产品或商号都写上了英文。好像只要有英文字母就显得自身的层次提高了。我们的中央电视台,成了CCTV-1、2、3。。。在我们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甚至博士,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是英语。那些读中文系研究生,能毕业与否,不是取决于他的中文修养和文学水平,而是取决于他的英语能否通过6级。。。近20多年了。英语在中国越来越重要,成了一种病态的发展,好像在一夜间成了中国的第一语言。。。。

在我们国境之内,新疆、西藏、蒙古这些自治区,那里的学校反而到初中才开设汉语课,他们的小学用的是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文字和语言,以至于中央电台到那里采访新闻的记者,无法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交流!最后要找当地人作翻译。藏、维、蒙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文化继承上,也是非常合理的,只是对待汉语的问题上,不太合理。

2004年7月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的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果,致使原意受损。一位与会学者认为,大多数报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遭拒绝。

过去,洋人在上海公园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欺负我们中国人,那是因为我们贫弱。可今天在上海发生的这一幕,全球华人的物理学家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禁说”汉语,我们又该怪谁呢?

2007年4月29日,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列举一系列教授评定标准的学历(学位)、资历条件及外语条件。其中外语条件清楚列明:1、掌握一门外国语,参加全国或全省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外语专业人员须考第二外语)。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考外语:(1)、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以上。(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这不仅仅是在广东一地,在全国高校教授职称评定中,北京、上海、还有其他的那些著名的大学,英语已经成为职称评定标准一道门槛,它甚至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我想,陈景润先生如果是生在今天的中国,大概他要痛哭一生了。试问,他会英语吗?他参加全国或全省外语统一考试,成绩能合格吗?他能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吗?也许,他连当教授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能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了。如果以英语为评价标准,我们的超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这位为我们的民族作出杰出奉献的科学家,如果没有总理的特批(但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影响力能让总理特批呢?),也许也成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把专业能力作为一个标准,至少也比英语作为评价人才标准要更加合理。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甚至是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这些国家,你听说过它的教授评定有如此详细的外语标准吗?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丁肇中教授的英语毋庸置疑,但他荣获诺奖发表演说,却用汉语。他说,汉语是他的母语。丁教授在用汉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这是令人最为敬佩的一个人,因为他从不忘记自己的根在那里。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国,但无论相隔多远,差别多大,他们以通用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标志,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形成和巩固基础条件之一。

语言的流失,与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一样重要!诚然,英语是重要的,但是汉语是本。中国人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掌握并传承,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也不是普能民众的力量,它更需要国家支持、政府的重视及制定优先发展汉语的合理措施。

汉语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里,汉语如果消失了,我们的自尊感从何谈起?历史上我中华文明最强盛时,日本、朝鲜、越南(交趾)等等,全部用汉语进行教学,穿汉服、学汉语、用汉礼、写汉字。。。今天胡温出国访问,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俄罗斯,可全都是用汉语来演讲的,然后别人用英语译我们的汉语。我们的语言不重要吗?我们的国势再强盛下去时,在这个地球上,谁还能忽视它的存在?

致老师的一封信

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致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我要跟您说声“对不起”。从我踏入学校门口的那一刻起,您就像是我的再生父母一样关爱着我,像一棵葱郁的大树,无时无刻不在为我挡风遮雨,为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我却是那么愚昧无知地经常给您添麻烦,并且我还一直认为您对我的爱护、教育和关怀是天经地义的。调皮任性的我从一开始就把您对我的关怀任意挥霍,仿佛那是我一进入学校就欠我的。恨不得有人说学生是老师上辈子欠下的债。

人们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是海再大也是有个限度的,而您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我,宽容我的错误,而我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利用您对我的原谅让您整天操心。所以我以最珍挚的诚意为以前的我跟您说声:“对不起。”

敬爱的老师,我还要跟您说声“谢谢”。谢谢您为这个世界酿造着甜,承担着苦,支撑着天,寻找着路,吃尽人间的千辛万苦。您正如园丁一样,为了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不辞劳苦地浇水施肥,培育花果,使得满园鲜花盛开,桃李芬芳,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您又如蜡烛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身的光和热,只为别人驱除黑暗,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然而,却在燃烧着您自己,让别人在黑暗迷惘的道路上得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这不正是您历经千辛万苦的功劳吗?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家是非常穷的。简直连三餐都成问题,又怎么供得上我的学呢?而您却在那个人已经在沙漠上行走多日几乎要渴死的时候,送上那救住生命的珍贵的水,向我施以援手,雪中送碳,让我能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可以在同一蓝天下读书。但是,我却借着这样的好机会虚度年华,无心向学。老师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不但没有放弃我,还在晚自习课上经常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渐渐地进入学习状态。灯光柔柔地照在您身上,您的身影那么的巨大,把我整个人都笼罩在里面,让我深感甜蜜与幸福。年轻的您,理应有一头乌黑亮泽的头发,而在这时,在昏暗的灯光之中我发现你的头发里夹着一缕缕刺眼的白头。您那岁月的痕迹,是那些永远教不完的知识,还有那些不懂事的学生。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刻苦学习。

老师,您为了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幼童,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性格开朗,有理想的孩子花费了无数心血啊!回想这些年来,当我遇到挫折,您总是鼓舞着我,教会如何自强,自立;当我有缺点或犯错时,您又是耐心地教育我……

敬爱的老师呀!我曾经发誓要报答您的恩情。可是又怎样报答呢!我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用我的成绩带给您欣慰。老师,如果有来世,我们还要做师生。让我来当您的老师,好好地爱您、培育您,偿还上辈子欠您的恩情!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