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900字

江南古镇

900字 初一

说到江南古镇,人们总会把水和桥联系起来,就像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河是碧绿的,一眼望不到底,给古镇添加了一丝神秘。小船静静地行驶在碧绿的水面上,水波轻轻荡漾,时而溅起细小的水花,如万颗珍珠落入水中,涟漪丝毫没有打破古镇的宁静。

走进幽静的小巷,可以看到几家店铺,店主并不大声吆喝来招揽生意,而是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往前走去,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抬头仰望,古朴的牌匾在阳光下的照耀下格外庄严,斜斜的房顶上整齐地盖着清一色乌黑的瓦片,与古镇的风景契合,却又在五花八门的店铺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清高。这是一家卖香包的店铺,店员穿着汉服融于这环境中,仿佛穿越了上千年的感觉……店里有齐全的药杵和器皿,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香包,任由顾客挑选。近四五十种香包的款式,令人眼花缭乱,主要的图案是花和“福”字。而我挑选了一个栀子花的图案,绣有“心静”二字,香包里的中药由一片纱布包裹着,再用如意结装饰封口,低头一闻,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隔壁,是一家卖梳子的店铺。一个个精致小巧的梳子陈列在柜台上,散发出一股檀香味。梳子上一排排是被精心打磨过的。它们并不像别的店铺千篇一律的牛角梳,眼前的梳子融入了水乡的元素。制作木梳的老者只是抬头看看来来往往的顾客,便继续用刻刀认真雕刻梳子上的图案。一把平淡无奇的梳子变得灵动,图案栩栩如生,老者仿佛在梳子里注入了灵魂。

走过这段最古朴的小巷,便看到了热闹的商业街,商业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同在一个古镇里,与小桥流水只隔了一条小路,一边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而另一边透露着时尚的商业文化,星巴克、奶茶铺、甜品店……融合的感觉令我遐想联翩。

跨过一座小桥,一阵悠扬的陶笛声传入耳中。时而清脆嘹亮,时而低沉婉转,声音格外地动听。忽然,又有一阵葫芦丝的声音响起,温柔、柔和,像风中起舞的绸缎,音色质朴,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耐人寻味。那声音优美,古朴、典雅、柔美。表达的情感温柔细腻,富有诗意,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两者的相结合,让古镇散发出了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味道。

即将要离开,我恋恋不舍,再看一眼庙宇、小桥、船只、店铺……恍惚间,这些美好的景物成了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一眨眼,又消失不见了。像摁了快门一样,这美景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再见!属于上海的古镇,融入海派文化的古镇——朱家角,我喜欢,期盼下一次相聚!

江南小镇

900字 初二

“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长久以来,我对古人所赞扬的江南充满了向往。终于,有一次机会可以使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周庄。

可刚踏入周庄我便有些失望,窄窄的青石板街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街旁各种卖小玩意儿的店铺和小吃铺扎堆挤入眼帘,同学们都被店主的吆喝声吸引了过去,我走近前一看,几家店铺买的东西大同小异,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欣赏。

我趁其他人正被各种小玩意和小吃吸引住的时候,起身去外面转转。我在人流中漫无目地散着步。转弯,一条细细的弄堂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钻进去一探究竟。一条青石板路蜿蜒地延伸至更深处,脚下的青石板静静地躺在那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坑洼,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青石板的两侧,几棵老柳树挺立在那里,年代久远,但依旧绿油油的。不远处是一些小店,客人很少,只有老人们静静地守候着。一直走到石板街的另一端,一家没有装饰,没有吆喝,甚至连招牌也没有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信步走了进去。

暖阳从浓密的屋瓦缝隙中撒下,充满了整个小屋。没有柜台,没有门匾,一切都是那么古朴。一位头发花白,看上去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正静静地搂着一团泥。他凝视着手中的泥,不时在它身上飞快地捏着。直到他发现阳光被挡住时,他才发现了我的存在。

我不禁好奇,想买下一个他的作品。结账前,我随口问:“老爷爷,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做的?”“对啊!”“你不请一个学徒来帮助你吗?”老人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哪个喜欢这个?以前我们这个手艺是代代相传的,但儿孙都不想学,都出去找工作了”说着,他轻轻叹了口气:“我只希望我能拼尽全力做得久一些,让更多的人们能看到我们的文化遗产——泥塑啊!”

我身体一震,在科技化发展和洋文化的“侵蚀”下,竟然还有老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泥塑而依然坚持着。我掏出钱包里仅剩的几块钱,交给了老爷爷,恭恭敬敬地接过了泥塑,小心翼翼地抱住它,像抱着一块珍贵的宝石。

古镇中,人们依旧聚集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与小玩意儿前。而那些传统的文化与技艺,即使将要慢慢地消亡,似乎也没什么人珍惜。

我将手中的泥塑抱得更紧了些,也许我们的力量十分渺小,但我希望我们能够尽全力去保护它们,珍惜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