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命寄意1200字

随命寄意

1200字 高一 状物

状物作文:随命寄意

风车在四季的轮回里静静的转动,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潺潺的流淌,且凭着流淌的记忆向奶奶的在天之灵寄意吧……

——题记

我未曾见过奶奶,那个永远都无法被我诠释的人……

听爸爸讲,奶奶是被人贩卖到这儿的,在她年仅3岁时。后来被一对夫妇收养了。生命的生命,岁月的岁月,后来的后来,她成了爸爸的妈妈。

那时条件不佳,又逢打仗时期,爷爷常年在外,家中的重担便沉沉的压在了奶奶的肩上。她要照顾孩子,维持家庭,还得供孩子们读书。一个人一双手撑起一个家。她拼命的赚钱,一天的忙碌,为了5分钱去给别人缝衣扣,是啊,缝一排衣扣可以赚的5分钱,对她来说都是那么重要。

……

一则喜讯传入家中,爸爸考上大学了!在当时的年代,可以考上大学的人寥寥无几。家里的人都很高兴,熟知的人也前来祝贺。但喜中伴忧,读大学要花好多钱,资金从哪里来?大家都知道家境的贫寒,但欣慰的奶奶仍坚定的点点头,毕竟,爸完成了奶奶的心愿。

终于,时光纵横,四年后,爸爸大学毕业。然而,时日不久,奶奶便卧病不起——她得的是绝症!爷爷将爸爸叫到身边:“说什么都得治!”一家人四处奔波,四处借钱,年龄还小的叔叔和姑姑也都辍学去赚钱。然而,上苍不尽人意,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奶奶还是走了……

我木然,静静的看着爸爸。他哭了,那个坚强的人,从未在我面前落过一滴泪的人,却在给我讲述奶奶的故事时满脸泪珠……

一路荆棘遍地,一路艰辛拼命,一路苦思,一路冥想,那些关于水的想象,那些关于火的俗念,那些关于水与火的纠缠,犹如生命边缘的最后挣扎。然而结果早已不重要,她还是走了。

我无法拒绝生命中残存的情愫,毕竟,我是奶奶孩子的孩子,跏趺于她的脚下,我只是一个朝觐的托钵者,恪守着命运的馈赠。也许,只是上苍看她苦了一辈子,想让她安静的休息。

爸爸转过脸去,用手背轻拭眼中那闪闪的东西。他说,先前奶奶有个心愿,就是到五台山去看看,去转转。这是她临终前都未能完成的心愿。奶奶去世后不久,爸爸便带着他的遗像去了五台山。因为在爸爸心底一直储藏着,储藏着奶奶那个未完成的心愿。是啊,奶奶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的确也该歇歇了。我想,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天堂”,如果奶奶真的可以看得见爸爸,看得见爸爸陪她一起游五台山,她一定会很欣慰的……

现在,初夏,微凉的季节,在季节与季节握别的感受里感受着爸爸的感受。生命,定格无悔的路。是的,上苍的安排总叫人无奈,我也只能这样再一次相信命运。

儿时,孩子总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悠远的嘱托。当孩子成为游子,再当游子心累之时,再想回到母亲身边听她那唠叨的心语时,母亲却已不在了……但我深信,日月轮回的时空,在奶奶的回眸处,终会完成灵魂和生命的誓言!

后记:

我不曾见过奶奶,任凭我怎样闭上眼睛,想追随飘逝的记忆,但我还是抓不住一丝有关她的痕迹。爸爸讲了许多,我只是截取了很少的一部分,我在想如果奶奶还在世的话,我这个做孙女的会有多么的幸福。“命运不公”——我终于相信了。我想,如果奶奶可以感觉得到,可以听得见爸爸的心声,可以看得见爸爸的泪滴,她在上苍那里也一定会笑的很幸福吧!

犹有画船听雨眠

1000字 初一 散文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一抹江南色,一席江南景,在韦庄的句子里格外清淡闲静。有一种向往,掬一捧清冽的江南水,赏一回月下水中影。有一种憧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野马尘埃起起浮浮的凡世,我们仍需随心意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留有一颗平衡的心。即使如七堇年所说的“生活以刻薄与荒芜相欺”,心中依然会有画船听雨眠的风景。

容若笔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绝妙句子,采撷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亭前湖畔相对诵书,引茶为乐,泼得一身茶香的小小生活片段。宦海沉浮的两代官家之间,李清照留有一种平衡,吟诗作画,夫唱妇和,何乐而不为呢?即使老来家境败落、颠沛流离之间,即便是不再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般闲情,即便是“载不动,许多愁”,她也能在荒凉的生活中走出一片诗意的繁华来。她过着属于自己的一种平衡生活,不怨不怒,不争不悔。有人说,李清照永远是那位“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的女子,是人们心中不灭的美神。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游吟享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生活中留有一种平衡的心态。即使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愿望,我们仍需以一颗春暖花开的心来生活。

那古朴的墓碑镌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沈从文先生其实从不曾逝去。常忆起那如常春藤一般缠绕着的皱纹静静栖居于你的眼角,常忆起你厚重的镜片下如窗子一般明亮的眼,更忆起你那似春暖花开般祥和的笑容。你从湘西凤凰古城踱步而来,以一个“乡下人”独有的朴实与灵性走入文坛。即使当初有“达夫一饭救从文”的凄凉境遇,即使“文革”中你文人的风骨一次次遭受玷污,你仍以平常心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你仍是那个“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的沈从文,如同边城茶峒那摆渡的老人,撑着竹篙,划出了一片平衡的波澜不惊。

徐志摩说:“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忘记了自己的。”那他是否也一直在猜着那写着“你是人间四月天” 的女子的心呢?这位才子是不够聪明吗?不,是不够平衡吧!他过于热情,过于焦急,让林徽因悄悄地走了,虽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徐志摩一生的痴念。他的生活里缺少一种理智的平衡,只能化作一只荆棘鸟完成生命的绝唱。

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作子;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太白青崖放鹿,寻访名山。波涛暗涌的海面,他们掌着桨,平衡地航行着。我们也应该效仿林和靖的淡然、苏子的旷达、太白的潇洒,活出自己的平衡。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如水一般温润的江南,本身就蕴藉了一种天然的平衡,江南好,江南好啊!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烟雨天气,乘一古木船,执一墨散纸扇,融身江南的平衡,将江南的山水移将心上。在如水漏的生活中留有江南的平衡,过一种“画船听雨眠”的平衡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状物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