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的信》读后感250字

《来自日本的信》读后感

250字 二年级 读后感

让我们翻开书的第一页,书里讲了一个今年九岁叫富米的小男孩他们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学习情况。他们学日文、数学、音乐、手工、烹饪、裁缝。他平时帮妈妈买东西、打扫房间他们。他们没有统一的校服,但必须穿同样的运动服,他们的教室很旧,桌子都是横七竖八的摆着,他们上课很自由,教室里只有一台小小的电视,墙上凌乱的贴着照片和大小不一的纸片。

他们在学校必须打扫厕所、操场,还要在学校午饭时轮流做服务。读到这些让我觉得日本孩子很自立,非常讲卫生,他们从小培养了为人服务的意识。

深圳育才四小二(2)班 夏灏轩

《杨修之死》读书笔记

550字 初三 议论文

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

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了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

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力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的死是必然的。

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二年级
读后感
2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