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鹤楼800字

游黄鹤楼

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经过1700年的沧桑,在古代能工巧匠和历朝名人的精心设计,反复吟诵下,一座屡败屡兴的江南阁楼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就是此次我和爸爸妈妈国庆节旅游的目的地——黄鹤楼。

黄鹤楼被称为“天下第一名楼”,它之所以得到这个美名是因为它的风景极为壮丽,而且许多著名诗人也来此题过诗,就连伟大的毛泽东也曾来过黄鹤楼观赏。进了黄鹤楼南门,我看见了“鹅池”,鹅池位于整个风景区南部。传说书圣王羲之曾在黄鹤楼下放鹅,一日他与书生聊天,谈鹅的故事,他越说越兴奋,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为纪念这个传说,后人便立碑建池。

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登上了一些台阶,就来到黄鹤楼楼下,一座雄伟壮丽的阁楼拔地而起,楼顶上的一块匾额写着“楚天极目”四个大字,这是伟人毛泽东对黄鹤楼的评价。站在楼顶回廊上,向北放眼望去,滚滚长江,波光粼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仿佛当年的李白一样,看悠悠江水,点点帆影。只是现而今增添了长江大桥的雄姿,龟山电视台的现代气息,如果这位绝代“诗仙”站在今日的这个地方,望着这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又会发出怎样由衷的感叹呢?凝神间,我已经深深融入这巨幅画卷之中。在导游阿姨的领导下,我们一层层往下游览,几乎每一层都有形色各异的奇景。不觉间到了一楼大厅,墙上的正中间挂着一面巨幅瓷板画,一只硕大无比的飞天白鹤背上骑着一位长胡子老人,下面就是黄鹤楼,一群人对着天上的飞鹤顶礼膜拜,说起来,这可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有一个姓辛的老板开了一家小酒铺,生意并不好,有一年,有位老人天天向他要酒喝,辛老板就慷慨地给了他,后来,这位老人送给辛老板一幅仙鹤图,说是吹一声口哨,仙鹤就下来为客人们跳舞助兴,果然,次次都这样,辛老板成了富翁。两年后,那位老人又来了,他问辛老板一年的酒债是不是还清了,辛老板点点头,老人便将仙鹤唤下来,骑着走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与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回去的路上,唐代诗人崔颢这首诗一直在我心里吟诵。此次身临其境,让我又一次瞻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而那只美丽的黄鹤,在人们心中其实从来没有飞走过,早已比作一种对善与美的追求与憧憬。

游黄鹤楼有感

550字 初二 记叙文

走过了拥挤的马路,走进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这么静难道,难道他们在思索着什么”带着一颗疑惑的心,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海上飘荡的是一阵阵的笑声,和那高谈阔论,“海上雄谈风满座”。勤劳而又智慧的人们,在海上,谈着昨天,说着今天,交流着生意经,传播着各国见闻,笑声中透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海上起雾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烟如梦,只有那船儿,还在轻轻的吻着波浪,“缥缈仙人吹玉笛”,雾里云里还是梦里玉笛声声,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着,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儿,轻轻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远了,远了,只剩下那瞬间的光芒,消失在月港的远方,消失。

寒冷的晚秋风一吹,我的身子,颤动了一下,回到眼前,还是这座无语的楼,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在这月港。这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那沉沉的砖片,只有那朱红色的一片。黄鹤楼,像一个死人,默默无语,向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仿佛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顶着月亮和星星,虽然张了帆,但是,它,为什么还迟迟不肯飘摇出海,去寻找旧日的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儿,只是个月牙难道是预示着“好梦难圆”

只恐这脆弱的黄鹤楼,载不动,新愁旧怨。我走下了楼,晚秋风吹来,落叶纷纷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脚下,我用脚踏踏实实的一踩,它陷了进去。这时,我有了点笑容:也许,被我踩进土里去后,它能做出落叶应有的贡献——重回大自然,去滋养新叶。这样想后,我笑了笑,裹紧了衣服,走出了黄鹤楼。

夜里,我梦见了黄鹤楼四周都装上了铃铛,风儿一来,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听,“叮当,叮当……”古老的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绽开了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