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味700字

家乡的美味

700字 五年级

樟木的红糖木薯饽,是一种备受人们青睐的美食,我也不例外地喜欢它。

经常走到荔园菜市旁,便能闻到一丝丝香味。转过街角,走到红糖木薯饽摊前,我总会放慢脚步,和好朋友买一份一元三个的木薯饽,然后在一旁经静地等待着。

木薯饽刚拿出来时呈白色,近似矩形,上面还沾了许多木薯粉。它厚约七八毫米,长约五六厘米,宽约四厘米。老板叔叔将它放在锅上,铲起一些红糖浆,均匀地洒在各个木薯饽上。约摸过了一分钟,木薯饽逐渐变透明,叔叔将木薯饽一翻,再用铲子一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好香啊!”一股暖暖的香甜味儿飘出,大家都贪婪地吸着每一寸香甜的气息。再看那木薯饽,稍微有些焦黄,透明的颜色中掺杂着橙红色,更显得诱人。

木薯饽熟了,老板叔叔将它装进一个袋子里,再淋上一勺子红糖水,一闻,啊!如蜜糖般甜,却没有蜜糖那般腻;有水果的清新,但远比水果甜。一咬,啊!如棉花糖般柔软,却没有棉花糖那般粘牙;有龟苓膏的爽滑,但远比龟苓膏软糯,它甜,但不腻;糯,但不粘。“真好吃!”我和好友们交口称赞道。当再一摸口袋,天哪,没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舔舔唇上的蜜汁,真是吃了还想吃啊!

说起木薯饽,就有那么几个场景不得不提了。

红糖木薯饽那香,连蜜蜂也都吸引过来了。一次在等待吃木薯饽时,几只蜜蜂突然飞来,一直盘旋在这个小摊上方。一只大胆的蜜蜂还“舍生取义”呢,三番五次地想降落到那口溢满了香味的锅里。唉,我们这些食客还得帮忙赶蜜蜂呢。

这木薯饽好吃,也不单单是我和几个好友认为的,几次经过那摊,摊前也是有不少人呢!这可苦了老板,一人又收钱又料理饽。据说还有人想吃时专门打电话找老板呢!

就算我不说,这樟木红糖木薯饽的美味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希望来品尝并给它点赞的人们越来越多!

家乡的生料粉

750字 五年级

肉蛋、牛巴、牛腩粉……说起这些美食时,玉林人总会如数家珍。从小,我就生活在这些美食之乡,在这些美食的滋养下长大。最令我回味的,是生料粉。

要想炮制一碗美味的生料粉,首先要精心选材,这些食材最关键的要求是——新鲜。“生料”是不能用隔夜食材的,否则做出来的生料粉没有鲜味,难吃。所以,生料粉店的食材都是师傅大清早就从市场上采购回来的,嫩红的猪肝、富有弹性的猪肉、滑碌碌的粉肠、水草一般的牛百叶……采购回来,师傅要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生料”,再用姜丝、糖、酒、酱油把“生料”腌制在一个大盘中备用。

厨房中,一大锅沸腾的骨头汤让粉店中弥漫着浓香,那可是师傅熬制了一个晚上的呢。如果是熟客,来到店中说一句“师傅,来一碗生料粉,食材照旧”,师傅一声“好嘞”,便从大汤锅中盛出两勺汤,倒入有手柄的小汤锅中。等烧开了,转过身,夹起四五片猪肉、两三片猪肝、几段粉肠、几片鱼肉、少许牛大肠和牛百叶,一气倒入小锅中,再撒上半勺盐、几滴油,让“生料”在热汤中沸腾起来。看看差不多了,顺手又抓起一把河粉,放入锅中,只需汤勺一转,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料粉就制作成功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也就几分钟的功夫吧。记得大姨前年到玉林,第一次在粉店看师傅烹制生料粉,愣是看呆了。

盛着生料粉的青花碗端到你的面前,青的葱,白的粉,点缀着白色的肉片,淡红的猪肝,扑鼻的香味会让你食欲大开。乳白的汤,又香且甜,从舌尖流入喉咙,暖到你的胃,爽透了的冲击力啊。那粉,经历了滚烫的磨练,也变得滑而韧了。这些软碌碌的粉一煮就烂,只有老练的师傅才能将它驯服得细腻、干爽、有弹性。肉煮得嫩了许多,点着味碟来吃别有一番风味。味碟也是可以自己调配的,想吃酸可以装酸萝卜、酸柠檬汁;想吃辣可以加辣椒……

去年暑假一家人出游,一个星期回来,我们的第一顿早餐不约而同就选择了生料粉。生料粉也许就是这样,平时觉得很普通,隔一段时间不见就想得要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