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800字

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

800字 初一 散文

如果我问你情人节怎么过,你会侃侃而谈;如果我问你NBA球星你最喜欢哪个,你也会脱口而出是艾弗森;如果我再问你最近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致青春》。

这时,我们换个话题: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金、老舍、鲁迅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浮士德》的情节?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言。

这就是荧屏和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这些自诩为新新人类,寻求个性、独树一帜的年轻人,面对传统的尴尬与无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

所以,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便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忘,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这种不平衡看似不伤大雅,然而,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文化就会一点点遗失或是磨灭,即使流行文化再怎么蓬勃发展。

重新找到我们知识结构的平衡吧!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历史的传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抱怨名著的过时,试问,相对流行歌曲,《论语》《孟子》经大浪淘沙,还被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诵着,这算过时吗?相反,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穿越时空,这样经久不息呢?

2011年,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当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应该接受流行文化,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也绝不能丢失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现在起,重拾那些遗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知识结构平衡的现代人,这才是真正的新新人类!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4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在我脑海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事就是四年级下学期发生的事了。

那天,我们班考语文。因为是两张卷子,作文没有答完,于是我就决定中午回家去答。可刚走出楼门,却被一个穿黑衣的同学撞倒了。因为手里拿东西手腕先着地了,虽然当时有点疼,但是我没太在意。回到家妈妈发现我的胳膊越来越肿了,着急地问我怎么了?我说被同学撞倒了。妈妈急急忙忙地带我去了医院,经过X光检查发现是桡骨骨折了。从医院回来,家人就议论纷纷。爸爸说找那个同学家长,爷爷说找学校领导,妈妈最着急,可她却什么也没说。

因为我的伤,妈妈没少带我去医院。有的时候人多,妈妈就一个人排队,然后楼上楼下交费、取药。看到妈妈那样跑来跑去,我的心里很不好受,可妈妈却一句怨言也没有。我觉得很奇怪,不解地问妈妈:“是别人给我撞坏的应该让他赔钱,或者领我看病。”可妈妈每次都说:“你的胳膊已经坏了,闹有什么用?要学会宽宏大量,计较钱干什么!”

现在我的胳膊已经好了,也没人说我挂彩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宽宏大量,不要计较一点小事。每当我和同学闹别扭的时候,我就会看看我的胳膊,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