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秋起时700字

最美不过秋起时

700字 初二

冬春秋夏,我对秋情有独钟。

秋天是会变的。他是李白“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萤烛,也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心心恋恋的茱萸。

我喜欢秋天的颜色。枫叶的黄红看多了便觉得眼花缭乱。深红,浅黄,橘红,淡黄慢慢融合,交映,仿佛变成了同一种颜色,它跳动着,舞蹈着,让你觉得温和平静。大街上被秋风吹起的大衣,围巾,以及小孩被几丝寒冷冻红的脸颊,这都是秋天的颜色。这是充满生命力的颜色。

我喜欢秋天的声音。几片树叶被秋风吹到了空中,轻轻的飞舞着,慢慢地落到了街上,秋风又鼓起一口气,树叶落地。这是风与树叶的游戏。它们乐此不疲。呼呼的风声,树叶摩擦空气发出的声音都彰显着它们的快乐。由于寒冷,人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鞋子踏在树叶上,发出了“嚓嚓”的声音。巷口,母亲对着街道喊着孩子的名字,呼唤他们回家吃饭,几只鸟从天空飞过,偶尔发出几声鸟叫,这都是秋天的声音,温暖的声音。

我喜欢秋天的味道,水果已经成熟,空气中散发着甜丝丝的果香,怎么闻都不会腻,沁人心脾。桂花羞答答的盛开着,小小的淡淡的香味都若隐若现,金灿灿的稻田也散发着香味,那香味中含着农民的辛勤。这都是秋天的味道,这是收获的味道。

若春天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夏天是脾气火暴的武者,冬天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秋便是一名妇人。她穿着驼色大衣,盘着长发,几缕碎发盘旋在她的额头,她就静静地走着,偶尔采下路边的几朵雏菊,偶尔将碎发撩入耳后,偶尔清唱一首曲子。不浮不躁,不矫揉造作。优雅不冷酷,平淡不死板。静静地,慢慢地,淡淡地,头也不回离开,没有伤感没有寂寞,她的颜色,她的声音,她的味道随着背影一起消失。

最美不过秋起时!

读《猎人笔记》有感

750字 读后感

在一片混杂着海水与黄沙的海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蠕动”着。远远望去,他们似一团焦黑的虫,令人不禁心生恶心,但细细端详,他们却神似一群毫无意识的行尸走肉——黑得与头发浑为一体的皮肤,空洞却又充斥着绝望的眼神,双手耷拉着,毫无生机。这一切,宛如地狱,这与周围蔚蓝的大海有着鲜明对比。这,确实是画,但也是冷漠的现实。

这种现象在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格外常见,而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它变得栩栩如生。这本书揭露了当时农奴的悲惨生活与地主的残暴,虚伪。

记得书中有一段详细的解说,写得是“这些地主个个风度翩翩,礼贤下士,十分地关心农民们的利益且个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旦自己对下属有丝毫不满,便透出野兽的一面——鞭打,拷打,殴打等各种折磨,为所欲为。虽然它没有正面指出他们对农奴做的一些事,但这些细节却似一面透彻的明镜,照出了他们的虚伪,也照出了他们的残暴。

而书中也有一些场景也令我为那些没有自由,没有思想的农奴们感到无限可悲,那就是他们在面对地主时的反应。有一个小农奴,年仅15岁,跟随主人出行,在过河时,他陷入了烂泥之中,他无从挣脱。而他的主人就在身旁,他只需拉一下主人的袖子就可以存活——但他没有,对主人的敬畏使他放下了手。而这甚至使他险些失去性命。

对于主人的畏惧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性命的重要性,难道全部的农奴都视自己已如畜生了吗?难道他们已放弃自己的生命了吗?

不,还是有着少许农奴对自己的生活充斥着美好的憧憬的。像霍里,他也是农奴出身,但他不服从自己的命运,他用自己的聪明才干,青春年华,来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而这,正是大多俄罗斯青年的美好品质——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着聪明才干与对工作的热忱。

而这本书的作者屠格涅夫,我认为他才是一位大英雄。他本为地主,却设身处地为农奴着想,他用一本《猎人笔记》使所有可悲的农奴得到了解放,而当他面对沙皇的放逐,却从是勇敢不屈,竭力挽回农奴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