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800字

历史告诉我们……

800字 初一 散文

徜徉在博物馆的走廊里,细细品味那一幅幅泛黄的画卷:是泥土的清香?还是海水的咸涩?玻璃橱窗里的它们,仿佛静静诉说着往事。漫游在历史的长河里,跟随那一道道波涛,去追溯永恒,去听历史轻轻地诉说……

曹雪芹告诉我们…… 

月落之夜,你坐在那用绳子搭成的床前思索着几年来苦苦而做的工作,不禁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啊,左右邻里前后街坊都不明白你所不遗余力所作的痴迷只事。苍天又开了一个伟大的玩笑,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无弥补的遗憾。那个寒冷的冬夜,那个热闹的除夕,把《石头记》永远的卡在了第八十回。如果十年前你没有写下《石头记》的第一笔,十年前就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奔波,或许你现在还不至于如此悲惨。

时光荏再,不知不觉间烈烈红尘已碾过二百多年。时至今日,对于千古红楼的研究却从没停止过。“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惘然。”多年后,一种粲然的文字现象如珠穆朗玛峰一样屹立于东方文学史。

原来,经过时光的积淀,留存下来的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屈原告诉我们……

面对狼烟滚滚的国土,为着你心中至明的圣上,为着你可敬的人民,你用写诗的手和笔,用你的赤诚为国家筹划国策。谁知龙颜震怒,你就走向远方,被放逐在遥远的孤岛。在那崎岖的地方,你遥望故乡,凝视破碎的山河,你的心里有过何种的悲痛,只有山水见证过你在灰暗的天空下,眉头紧锁成两道山峰,用血泪凝固成泣血的诗行,抒发你诗人永远的爱国情怀。带长铗,冠切云,配宝鏴,你站在泪罗江之畔,将最后的豪情掩埋进永恒的泪罗江水中。从此,把一个带泪的节日书写,书写在万物复苏的五月。

屈原,你听,江河不停地流淌,大地依然在流血。可惜的是,楚王在夜夜笙歌中早就遗忘了他的三闾大夫。

历史的脚步向前不停,多年后,你成了诗魂,成了后来诗人的精神支柱。在你身后,李白朗笑“天生我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衣袂飘飘,山水放歌;杜甫悲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船头凄然离世;学你坚贞不屈,闻一多用胸膛迎接子弹,倒在争取民主的演讲台上……

原来,经过岁月的淘漉,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地放射着光芒……

时光成就伟大,岁月锻造永恒。历史,用它那雄浑而厚重的声音告诉我们:珍贵的东西慢慢成长。 

历史如此相似,看PK台上胜败如何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夫差和项羽,料想大家不会不熟悉吧?皆为世之枭雄,却都没有长久统治。品读历史,便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听我细细道来。

其一:贤臣

夫差手下唯一能算作贤臣的,恐怕只有伍老伍子胥了。他辅佐了吴国两代君王,夫差尊称其为“亚父”。但在多次军事讨论中,他与吴王夫差的意见发生分歧,致使夫差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最终“赐”其剑,将伍老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伍子胥死不瞑目,因为吴国就在他向先王乞求立夫差为太子时,注定了将要灭亡。

项羽手下的一名贤臣,同样为其“亚父”――范增。虽说范增的贡献及其事迹没有伍子胥那样家喻户晓,然而他在羽军中的作用与威信也是不可忽略的。对项羽是绝对地忠心耿耿。然而也正是因此才白白搭上了他自己的性命。项羽怀疑他不忠而打发他回老家,途中他因气愤过度导致旧病复发,暴死在路上。他亦死不瞑目,因为他的悲惨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就在他当初选择项羽为王的瞬间。

两名贤臣,不同的朝代,同样的结局。伴君如伴虎,此话不假;忠言逆耳,此话也不假。怪只能怪他们所服侍的君王太不懂道理,只能怪他们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君王。

其二:对手

勾践的卧薪尝胆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勾践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个伪装能力超强的人物。十年的忍辱负重,十年的厚积薄发,便成就了他十年后的大举灭吴!无论过程如何艰辛,他终究是个胜利者。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与勾践的伪装能力不相上下,他甚至可以利用项羽的叔父项伯,求取保得自身性命。善于用人也罢,不辞而别也罢,总归算赢得了大汉天下,便是强者。

两代君王,获取成功所付出的代价都是非常艰辛的,然而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是历史的固定模式么?不!他们的努力有目共睹。

其三:性格

夫差和项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不知从何说起。首先,他们都太自傲,刚愎自用。例如:夫差的齐国之战,项羽的鸿门宴座次他坐在尊位上等事件都能看出。其次,他们都具有不必要的不忍之心。在吴国的庆功会上,伍子胥本来打算让夫差借此机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然而就是因为勾践为夫差唱了一曲“称颂功德的赞美诗”,吴王便不忍了,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鸿门宴上,项羽本可以借罪杀刘邦,可就是因为刘邦的伪装和几句好话,他便不忍了,此亦是不必要的。还有,他们都还算有良心,临死是知道自己的罪过:夫差自杀时脸上蒙着布,还慨叹到阴间无颜见伍子胥;项羽也叹出愧对江东父老的话来。

相似的性格,相似的命运,一个早,一个晚。至今我仍在想:如果当时范增用夫差的例子来劝荐项羽,不知他可否狠心杀掉刘邦?未可知。

夫差PK项羽,谁胜谁败没人能说得清。我只知道历史的教训太多太多,相似的事情太多太多,关键是要从相似中悟出道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品读历史,便是品读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