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的对话1200字

我和爸爸的对话

1200字 三年级 写景

我和爸爸的对话

上海市闸北区 第一中心小学三(八)班 郭元

金色的童年,纯真的梦幻,像一道七彩虹,编织着灿烂的明天……我的理想是想当一名语文老师。

在我一、二年级时,先后有两位语文老师——王如老师和朱葆桦老师教过我,是她们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我爱上了语文,而且使我产生了长大想当一名语文老师的想法。

平时,爸爸老是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爸爸,我想当一名语文老师!”爸爸问:“元元,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我总是俏皮地说:“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更多的理由。”“那你要是当上了语文老师,会怎么样去教你的学生呢?”爸爸的提问使我一下子答不上来了。是啊,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老师,我会怎样去教我的同学呢?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总是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晚上,我鼓足勇气对爸爸说:“爸爸,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是关于我当上老师怎样去教学生的。”                爸爸似乎很感兴趣,笑着说:“说来听听。”“我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不能把知识像灌水似的灌进学生们的脑袋。我要用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思路,增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他们到大自然探索奥秘,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如果谁有一项小小的创造,我就会和全班同学向他表示祝贺,并鼓励他继续前进。学习像蜜蜂采蜜一样,如果不经过辛勤的劳动,怎能酿出甜美的蜂蜜呢?”我一边一本正经地说,一边看着爸爸,爸爸十分专注地听着。

“爸爸,爸爸,还有呢,平时每当写作文时,看到同学们那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样子,我就想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老师,就要闯出一条改革作文教学的新路子,让学生和书交朋友,在书的海洋里邀游。让他们早些结识冰心、鲁迅、巴金……我希望他们到作家爷爷奶奶那儿做客,让他们讲讲写作的奥秘。平时,我适当少布置作业,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的看书时间。看书时,我要求他们一边看一边思考,把优美词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每个星期的班会上,我都会召开故事会,举办读报活动等。”

爸爸听得入迷了,沉思了一会,说道:“是啊,写作离不开生活,老师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春天,带他们去郊外,看那争奇斗艳的花朵;夏天,带他们到公园观赏那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油光闪亮的绿叶;秋天,带他们来到丰收的田野,帮助农民伯伯收获丰硕的劳动果实;冬天,带他们在雪地中嬉戏、玩耍,带回一根根晶莹透亮的冰凌柱。让他们通过生活实践感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以后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老师,我还要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到那时,老师就不一定站在讲台上,也不需要用粉笔“吱吱嘎嘎”写个不停。到那时,同学们只需走进宽敞的阶梯教室,面对电脑荧屏,头戴耳机,聆听来自同步卫星输送的教学信号。到那时,我这个语文老师再也不用像现在的语文老师那样用笔为每个学生批阅作业了,我只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电子信箱号码,利用我最得力的助手--电脑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烦琐的工作。总之,我会让我的语文课成为每个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

夜深了,我和爸爸的对话还在继续,屋外满天的小星星,不停地眨着眼,仿佛在静静地聆听我俩的对话。

指导教师:竺琳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整一化零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断点

公车,IC卡,座位,光影,未开张的小店和忘记灭掉的霓虹招牌。

大门,操场,篮球架,一片混沌未开的蓝色黎明。

三层楼梯上拆去了的钢条,赤裸裸的暖气掩盖掉的惨白的瓷砖,漆红的木门墨绿的黑板。

经常

我们两点一线的初三。步子没有停息的时候,梭子一般在一根线上来回滑动,可是有人可以织出美丽的布,有人却只是将梭尖刺入了公主的身体然后惊慌失措然后不知所以地笑。

也经常望着类似于“我和我的宠物__”“话说那件事儿”这样令人恼火的作文题目咬着笔杆无可奈何。小学语文课上兴高采烈的编叙,到现在双手一摊仰天长叹,然后开始自卑--越长大越退化啊。某些本来具体的东西,在缓缓穿越的时光里,一步一步地抽象和模糊起来。而在初中三年对准中考三天的焦距,却一步一步地具象起来。我像握着一块顽固的砂石和一把不断流失的沙子,可是无论如何顽石也碎不掉,沙子也抓不住。相反,我想要把他们都抓紧,咬紧了嘴唇,然后一边的手掌疼了很多天,另一边手掌外边溢出了更多的沙子。

也经常听着耳机里震动耳膜的喧嚣路过那些招牌,路过那个操场,路过形形色色的面庞形形色色的咒骂和嘲讽。可惜我听不到,可幸我听不到。

也经常在拐角处买可百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转头看见那个老少都没有了腿不断向人们的脚踝磕头的乞丐,突然向东转移了大约二十米的位置,吐了吐舌头以为自己遇见了鬼。

织锦

我们用试卷作线,用笔墨作梭,用夜以继日作那架巨大的木质框架,只为了织出一匹叫做理想叫做未来的华美的锦袍。然后我听见那个天才在背后沉语: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每天

每天在石墨和金刚石里面穿梭,却依旧在被石墨染黑对钻石畅想的时候想到为什么同是碳一个价值连城一个卑微低廉这样的问题。每天在地极磁极的偏角和翻转里面思考始终弄不清N和S。每天看着二次函数美丽的抛物线跟纯英文小说里的陌生单词,然后闭眼睡觉。就是这样零零碎碎的每天,一点一点地堆筑起通往中考考场的阶梯。然后在阶梯的尽头向后一瞥差点没晕过去,那些每走一步就消失的石阶,根本容不下迟疑容不下后退,只能往前走,只有往前走。否则就掉下去。

-我还年轻,掉下去也能再爬上来。怕这做什么。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很多时候的下课都没有离开过凳子,趴在练习册上,教室里面很闹。我似乎觉得大家还是初一刚入校的样子,只是初二这条对称轴作了恶事。从远离到相交,相比整条弧线来说微茫的一点的汇聚然后像是影像快退一般马上分道扬镳。于是勾勒出一个巨大的X,里面是所有人星星一般的生命在微弱或者热烈的闪耀。一切虚无缥缈,有未知数的气质。

你死的时间永远比你活的时间长。王小波如是说:“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所以这个短暂的交点是唯一是第一也是最后一,所以我们必须珍惜。

结伴

说是压抑的初三,实际上也过的还算快活。走在街上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看到三三两两的路人,只要有人结伴而行,你看他们总是时不时地就笑起来。因为有别人在才多了些笑容么,因为有别人在不好笑的也变得好笑了么。自己终究不是跟别人一起活着,分享着同一次心脏跳动输送出来的血液啊。可是为什么似乎总要依赖别人才能变的快乐呢。教室里的大家还在做无聊的游戏,或者是我突然老了十几年。像用含着药片的口腔去品尝食物,怎样都是苦的。直到药片在味蕾上溶掉,苦涩来得甚至更加清晰和尖锐。

三年一梦,一梦三年。

还是再说这种俗套又空洞的句子。尼采说:“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进疯人院。”他第一次用现实的眼睛看清了社会和现实,是第一个敢说“上帝死了”的勇士。却最终抱着一匹马的脖子神志不清,结果自己进了疯人院。王小波说:“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我们在荒诞和真实之间颠沛流离,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直想飞得更高,飞的最高,我们不在乎飞得越高在那些不能够飞翔的人眼里你就越渺小这样在别人心灵世界里不计入的损失。因为人人需求同一--那就是自己。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尼采的路并不平坦。但必须要走下去,因为这是命运。

我不相信命运,但不得不相信命运。就像是齿轮一卡一卡扣的很紧,你想改变它必须先让你这台机器停掉。

朋友说过:即使是再漫长再微小,从1/120、1/100、1/80…这样一直加下去,也一定能凑够“1”。

初三,这个从外面看起来紧张和可怕的名词,站在里面看的时候你发现很多时候你想让可怕重来。怀揣着一边恐惧一边期待的巨大矛盾,像两股逆反的洪流从心脏上奔腾、翻涌、摩擦而过,那一刻水浪相摩擦的白色泡沫仿佛起了火花,噼噼啪啪地炸响。血渍四溅。

我们的断点我们的经常,我们织出的锦和生命的每天,还有结伴而行的短小日子同做一梦的奇迹巧合,最终将归结到一个简单平直的“一”。无非化成一个点,停留在生命这条本就短小的线段上,无所谓遗忘,无所谓记得。各奔东西的日子里愈奔愈远,渐渐也就忘记了曾经的交汇和泪水。像悬崖上的树玻璃杯里的水混在水泥里的沙一样,最终被森林、大海和荒漠无声地忘记。然后整一化零,开始新的旅途。些许的碎片也许还能记得,兴奋地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发现别人根本不感兴趣也就悄悄闭了嘴。毕竟王小波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善于记得和善于遗忘的,能碰到哪个还不好说。

我们何尝不是为自己活着,我们何尝不是自己一个人活着。这是只有自私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吧。

可是这个人一定也令人敬仰:他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唯一天真坦白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