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的概括

1个回答

  •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