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宿建德江 注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

1个回答

  •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孤舟夜泊的画面。(1分)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着力写了移舟近岸所见:天高地远,野旷无垠,(2分)明月高挂,倒映江中。(2分)融“愁”入景 ,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小题1:一、直抒胸臆。(2分)作者直接写出在日暮时刻又添“新愁”,这种愁是羁旅之愁。(2分)通过注释可知“新愁”之前的“旧愁”应是应试不第、仕途失意之愁。(2分)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作者在开篇写移舟到“烟渚”之中,这里的景中含愁,应是羁旅之愁。(2分)之后描写空旷田野的夜景,寓情于景,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作者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2分)

    三、动态描写情绪变化:在夕阳烟雾之中弥漫的是江南羁旅生活的愁思与孤独,(2分)这使游子在仕途失意的旧愁又添新愁,(2分)低垂的天幕、空旷的原野放大了内心的惆怅,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2分)

    小题1:此题考查对画面的描述,结合诗句翻译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