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为读出的温度值;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2)为使固体能够均匀受热,需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并且使物质全部浸没在热水中.

    (3)在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若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则测得不单是液体的温度,还包括容器壁或容器底的温度.

    (4)从图象可看出,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的温度,然后随时间温度逐渐升高,BC段温度不变,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D点后随时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放出热量.

    (1)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采用A方法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的温度高于B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因此采用A方法读数结果会偏大.

    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

    (2)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表面应低于烧杯中的水面的高度.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由于容器底的温度较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偏高.

    (4)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对应温度230℃即为物质的熔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230℃;

    AB段该物质处于温度升高阶段,未达到熔点,故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需要吸热.由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

    D点后随时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E点开始凝固,因此DE段中E点为液体.

    故答案为:(1)偏大;晶体;(2)均匀受热;低于;(3)高;(4)230℃;4;液体.

    点评:

    本题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所以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并能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以及各段物质对应状态等.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