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过程:①取A、B、C三只试管,分别加入大小相近的等量馒头碎屑,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

1个回答

  • (1)A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并进行了充分搅拌,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试管中虽然加入了唾液,但由于没进行充分搅拌,唾液与馒头碎屑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完,因此滴加碘液后会部分变蓝色.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A与B、B与C,实验组分别是A和C,对照组都是B.

    (3)将馒头撕碎和进行搅拌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4)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其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即37℃左右;因此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度温水中的目的是为了使唾液淀粉酶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

    (5)饭粒和馒头中含有的淀粉没有甜味,麦芽糖具有甜味;在口腔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咀嚼饭粒或馒头时会越嚼越甜.

    故答案为:(1)变蓝色;不变蓝色;部分变蓝色

    (2)B;A、C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4)消化酶在该温度下催化能力最强

    (5)饭粒和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