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将相和缩写】作者:尹佳琪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赵王找来蔺相如,让他带着璧去秦国。蔺相如把璧带过去,成功地把璧带了回来。赵王立蔺相如为上大夫。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并让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得无奈,只好给赵王击缶。蔺相如在渑池会
  •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将相和缩写】作者:张盛羽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的消息被秦王知道,愿意拿十五座城来还。无奈之下,赵王只好派蔺相如前去交换,蔺相如到了秦国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想办法把和氏璧骗到了手,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换,秦王只好答应,蔺相如又派人把璧送回赵国,最后秦王没办法,只好把蔺相如
  •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将相和缩写】作者:胡博皓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和氏璧,秦王写了一封信说想要交换,赵王想:“秦王不过想骗到手罢了”可是如果不答应,又怕秦王派兵来攻,秦王没有办法,只好让蔺相如带着璧去和秦王交换。蔺相如带着璧到了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交给了秦王,之间秦王缺口不提交换
  • 1200字以上 小学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廉颇送赵王与蔺相如赴渑池会时,“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已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文是教科书中的一段,往往被读者忽略。如果请你就这则材料写一则读后感,你打算如何写?一开始刚接触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觉得蔺相如是当之
  •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
  • 1200字以上 高一 写人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
  • 1200字以上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人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
  • 1200字以上 叙事
    我眼中的蔺相如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机智的人,因此,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一直无人取代。在现在的社会中像蔺蔺相如的人也很少有,多数人都很有才华,但缺少勇气,换个角度说,就是很自私,做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大局着想,但在 完璧归赵 中,当秦王拿着和氏璧,但并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意思时,蔺相如便借口和
  • 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
    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的消息传到了秦国,秦昭王马上写信给赵王,表示愿意以十五个秦国的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对秦国的这个要求大伤脑筋,召集了大臣们来商量。大家觉得秦国是强国,却不大讲信用,如果把和氏璧送给秦王,而秦国不肯给十五个城,那岂不是平白受秦国的欺骗?如果不把和氏璧送给秦王,又怕秦国兴兵问罪,赵国恐怕